[发明专利]起重机用的防脱吊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5418.5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4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颜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C1/36 | 分类号: | B66C1/3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吊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用的防脱吊钩。
背景技术
起重机又称吊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起重机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建筑业、货运码头、仓储等行业中,主要用来起吊各种货物。起重机上除动力装置、卷扬用钢绳外,还有吊钩,而吊钩是起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起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吊运的全部载荷,它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起重机的运行,在使用过程中,吊钩一旦脱钩、损坏、断裂将造成重大事故,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吊钩有无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的吊钩大都如图3所示,包括吊钩本体和防脱杆,防脱杆包括相对设置的枢转端和自由端,枢转端铰接在吊钩本体的上端,通过枢转端的压缩使自由端紧贴在吊钩本体钩尖的内壁上,防止吊绳脱钩。但这样防脱设计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防脱杆紧贴在吊钩本体钩尖的内壁上,在取出或更换吊绳时,需人为将防脱杆朝吊钩本体的内部空间向下压下,若吊绳沉重,需要两人操作才能完成,浪费人力;此外,由于防脱杆占用吊钩本体开口面积,若吊绳尺寸较大,会因防脱杆与吊钩本体钩尖之间的开口面积小,而使吊绳更换或取出的难度增加,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机用的防脱吊钩,本防脱吊钩设置可上下滑动的防脱杆,便于吊绳的取出和更换,且操作方便,节省人力,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
起重机用的防脱吊钩,包括吊钩本体,所述吊钩本体的上端设有一防脱安装座,所述防脱安装座内开设有一竖向滑道,所述竖向滑道上设有可沿其上下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紧贴于防脱安装座一侧、且竖向设置的防脱杆,所述防脱杆和滑块一体成型、且通过移动手柄与防脱安装座连接,所述吊钩本体的钩尖内壁上开设有一可套设防脱杆底端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防脱杆底端的形状相匹配。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使防脱杆底端便于移出和进入凹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防脱杆和凹槽配合紧密稳固,防脱性能高,所述凹槽、防脱杆的底端均设置呈梯形状。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控制吊钩本体的体积,从而减轻其自重,同时保证吊钩本体足够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吊钩本体是由34Cr2Ni2Mo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防脱杆通过移动手柄可沿竖向滑道上下移动,方便快捷地实现吊钩本体的打开和封闭,操作简便,改变现有需多人操作且操作困难的缺陷,节省人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凹槽、防脱杆的底端均设置呈梯形状,一方面使防脱杆的底端便于移出和进入凹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防脱杆和凹槽配合紧密稳固,提高吊钩的防脱性。
3、吊钩本体是由34Cr2Ni2Mo材料制成,控制吊钩本体的体积,从而减轻其自重,同时保证吊钩本体足够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吊钩本体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吊钩本体,2、防脱安装座,3、竖向滑道,4、滑块,5、防滑杆,6、移动手柄,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提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起重机用的防脱吊钩,包括吊钩本体1,所述吊钩本体1的上端设有一防脱安装座2,所述防脱安装座2内开设有一竖向滑道3,所述竖向滑道3上设有可沿其上下移动的滑块4,所述滑块4上设有紧贴于防脱安装座2的一侧、且竖向设置的防脱杆5,所述防脱杆5和滑块4一体成型、且通过移动手柄6与防脱安装座1连接,即通过向上或向下拉动移动手柄6,移动手柄6带动防脱杆5和滑块4上下移动,所述吊钩本体1的钩尖内壁上开设有一可套设防脱杆5底端的凹槽7,即防脱杆5的底端嵌套于凹槽7内,且所述凹槽7的形状与所述防脱杆5底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凹槽7和防脱杆5的底端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保证吊钩本体1在吊挂物品时即使吊绳有摆动,也会由于凹槽7和防脱杆5底端形状的设计而不会滑脱,可以避免起重机在吊运的过程中及装卸物品时吊绳脱钩,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所述凹槽7、防脱杆5的底端均设置呈梯形状,一方面使防脱杆5的底端便于移出和进入凹槽7,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防脱杆5和凹槽7配合紧密稳固,防止吊钩本体1内的吊绳脱钩,提高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54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