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水冷振动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4621.0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9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龙;逯志国;张群;周芳;胡彦平;杨峰;都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水冷 振动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振动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冷振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及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高速飞行器技术的不断突破,飞行器飞行的马赫数越来越高,其关键部位及结构件的温度在气动热和高速摩擦作用下越来越高,承受高温作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为了研究受热结构件在高温下的静力学、动力学、及热力学等多种力学特性,必须尽可能模拟结构件真实工作环境。就目前而言地面试验依旧是型号研制阶段的有效手段和必要环节,因此利用热振联合试验来模拟飞行器结构件飞行过程中所受的气动噪声产生的振动及摩擦产生的高温作用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试验方法。由于长时间高温会引起振动连接装置性能的减弱,从而影响力的传递特性;再者振动连接装置一端连产品一端连振动台或液压球头,振动台台面及液压球头均不能经受高温;因此试验中如何解决振动连接装置同时满足传递特性和具备冷却特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水冷振动连接装置,该装置能够对振动连接装置进行有效降温,从而确保其良好的力传递性能。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水冷振动连接装置,其包括上下贯通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顶端和底端的周向外缘分别套接有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设有第一冷却水管道和用于连接参试产品的第一连接装置,所述下端面设有第二冷却水管道和用于连接振动台面或液压球头的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冷却水管道和第二冷却水管道通过设于圆柱体侧壁的侧壁冷却水管道相连通,且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水管道环形排布于上端面内部,和/或,所述第二冷却水管道环形排布于下端面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面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冷却水管道的第一环形冷却水管槽,和/或,所述下端面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冷却水管道的第二环形冷却水管槽。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冷却水管道为多个,多个所述侧壁冷却水管道周向排列于圆柱体侧壁,且间隔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侧壁设有多个侧壁冷却水管槽,各个所述侧壁冷却水管道分别放置于相应的侧壁冷却水管槽内。
优选的,所述侧壁冷却水管道为八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多个设于上端面的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多个设于下端面的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间隔均匀,和/或,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间隔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面为圆环形,和/或,所述下端面为圆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的高度为190~210mm,优选为200mm;所述圆柱体的侧壁厚度不小于20mm,优选为20~35mm;所述圆柱体上下贯通而成的通孔的孔径优选为150~180mm。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在横截面上的尺寸均大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和/或,所述圆柱体、上端面和下端面的材质均为钢或铝。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在横截面上的尺寸指的是上端面或下端面中位于外缘上的两点所成直线的最长距离,例如:若上端面和下端面皆为圆环形,则所述尺寸即指圆环形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外径。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循环水冷振动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冷却的循环水管道系统,工作时,带压循环水由进水口进入第一冷却水管道,流经侧壁冷却水管道,之后侧壁冷却水管道内的冷却水统一汇入第二冷却水管道,最后由出水口流出,由此构成了封闭式的可循环型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的冷却作用对高温的振动连接装置进行降温,确保了试验时连接装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确保了振动连接装置良好的力传递性能,从而进一步确保了热振动试验的准确性。
2、本发明的空心圆柱体上下贯通,贯通的通孔既可以减轻结构重量,利于力的传递,又可以辅助散热,进一步增强该装置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循环水冷振动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循环水冷振动连接装置横躺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圆柱体;2、上端面;3、下端面;4、第一环形冷却水管槽;5、第一冷却水管道;6、第二环形冷却水管槽;7、第二冷却水管道;8、侧壁冷却水管道;9、第一连接孔;10、第二连接孔;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4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