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的断层含水性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2967.7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6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飞;陈秀艳;刘启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G06Q1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层次 分析 断层 水性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系承压断层预防突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的断层含水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煤田内落差较大的断层附近,可采煤层可与断层上升盘的岩石直接接触,致使承压水得以通过断层与煤层顶底板含水层产生水力联系,至此引发煤矿突水。因而,在煤矿生产中,调查落差较大断层的含水性是一项重要的水文地质工作内容。目前对断层含水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抽、注水试验法等,这些方法大多操作较为繁琐,实施周期较长,本发明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可以定性与定量评价断层含水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
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煤系承压断层预防突水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定性与定量评价断层含水性的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的断层含水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归纳影响断层含水性的主要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步骤B,依托层次结构模型,分别建立因素集与权重集;步骤C,根据开采经验结合生产实践,建立评价等级集;步骤D,确定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隶属度及模糊关系矩阵;步骤E,依据层次分析结果,结合评价等级集,综合评价断层含水性。
本发明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结合开采经验与生产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断层含水性,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且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实际应用,为断层含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附图说明
此处用来说明的附图是为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为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能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层次分析的断层含水性评价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断层含水性评价层次分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所应用的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层次分析的断层含水性评价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A,归纳影响断层含水性的主要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步骤B,依托层次结构模型,分别建立因素集与权重集;
步骤C,根据开采经验结合生产实践,建立评价等级集;
步骤D,确定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隶属度及模糊关系矩阵;
步骤E,依据层次分析结果,结合评价等级集,综合评价断层含水性。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上述每一步骤进行解释说明。
步骤A,归纳影响断层含水性的主要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本发明实例中,结合某矿生产实践,影响煤层顶板砂岩赋水性的主要因素归纳为3个方面:两盘岩层岩性与富水性;物探探查和巷道揭露;断层规模与活动性。同时,这3个主要因素又分别受2~3个下一层次因素的影响,见图2。
在图2中,最高层(目标层)为断层含水性评价(A);中间层(B)是3个因素,岩层、岩性特征(B1)、探查和揭露(B2)、断层规模与活动(B3);最底层(C)是8个因素,即断层两盘岩性(C1)、两盘岩层特征(C2)、断层泥分形(C3)、物探与钻探(C4)、巷道揭露(C5)、断层规模(C6)、断层力学性质(C7)、断层的活化(C8)。
步骤B,依托层次结构模型,分别建立因素集与权重集。
本发明实例中,鉴于步骤A中分析,评价因素集U={U1,U2,U3}={岩层、岩性特征;探查和揭露;断层规模与活动}。
由于影响煤层顶板砂岩赋水性因素较复杂,层次多,故采用层次分析确定权值。首先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然后进行各层次各因素间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完成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得到4个判断矩阵(表1、表2)。
表1 一级判断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29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