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振导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2431.5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2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璐 |
主分类号: | B65G47/34 | 分类号: | B65G47/34;B65G47/44;B65G47/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邦道律师事务所11437 | 代理人: | 段君峰,曹琪 |
地址: | 271104 山东省莱芜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导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皮带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振导料装置。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作为一种无极运动运输物料的机械,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的物料运输中。其中,在皮带输送机的尽头或两个皮带输送机的过渡连接部分一般通过设置漏斗对物料进行收集或导流。同时,在漏斗的内部通常设有迎料板,对通过皮带进入漏斗的物料进行角度和方向的调整,从而提高物料通过漏斗的速度,避免在漏斗内部出现堵料的情况。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改善物料进入漏斗内部后流动角度或者流动方向的迎料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迎料板,一种是半固定式迎料板。固定式迎料板,是一种根据物料运动方向或角度,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漏斗内部的迎料板。这种固定式迎料板通过固定时设置的角度,对进入漏斗内部的物料进行流动方向和流动角度的改变,从而避免堵料情况的发生。半固定式迎料板,是一种上部设有弹簧,底部设有调节螺栓的迎料板。这种半固定式迎料板通过弹簧悬挂在漏斗内侧,并通过调节螺栓对迎料板的悬挂角度进行调整和固定,从而对进入漏斗的物料进行流动方向和流动角度的改变,从而避免堵料情况的发生。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如果物料粘度大、流动速度不稳定的话,采用固定式或半固定式迎料板无法实现物料的快速脱离,而经常出现物料粘附和堆积在迎料板表面的情况。此时,需要操作人员借助辅助工具对迎料板上的物料进行快速清理,甚至需要停机进行清理,这对皮带输送机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操作人员进行清理过程中会吸入物料中混杂的大量粉尘颗粒,长时间操作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漏斗中采用现有结构的迎料板对粘度大、流动速度不稳定的物料进行收集或导流的过程中,存在物料无法快速脱离迎料板而粘附和堆积在迎料板表面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振导料装置。该自振导料装置,包括底座、摇臂以及导料板;其中,所述底座固定在漏斗的外部;所述摇臂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导料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导料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漏斗的内部;所述导料板的迎料面朝向物料进入所述漏斗的方向并且与物料的运动方向成锐角;所述导料板下端的两侧位置设有复位弹簧组件,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或与所述漏斗内部的侧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料板的上端设有旋转长轴,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所述摇臂,并且每一个所述摇臂的第二连接端处设有一个轴承;所述导料板与所述摇臂之间通过所述旋转长轴和所述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组件包括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支座和第二复位弹簧支座;其中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支座与所述导料板下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支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支座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支座之间。
优选的,所述摇臂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底座之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摇臂的中间位置设有压簧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摇臂相对所述底座的转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压簧组件包括第一压簧支座、导向轴、压簧以及第二压簧支座;所述第一压簧支座与所述摇臂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簧支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簧支座活动连接,并且在所述导向轴上设有凸台;所述压簧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并且一端与所述凸台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簧支座接触;所述第二压簧支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摇臂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压簧与所述摇臂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L形结构,包括水平方向的平臂和竖直方向的立臂;所述压簧组件位于所述摇臂和所述平臂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立臂与所述摇臂之间设有拉簧组件,用于辅助所述压簧组件对所述摇臂的支撑。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拉簧组件包括拉簧和两个拉簧支座,两个所述拉簧支座分别与所述立臂和所述摇臂连接,所述拉簧位于两个所述拉簧支座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摇臂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拉簧处于自然状态。
采用本发明的自振导料装置,对通过输送皮带进入漏斗的物料进行辅助落料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璐,未经李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2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