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地一体的内容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0051.8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1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江;郑斌;陈剑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有中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12/44;H04L29/06;H04L9/32;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地 一体 内容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地一体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天地一体的内容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当今社会生活的结合越来越高,网络带宽拥堵、内容冗余、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等问题日益彰显,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障碍。尤其是信息内容的孤岛化与碎片化,造成人类认知决策的片面化与偏激化,正在产生日益严重的负面效果,“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战略命题,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各国不得不面对的深远课题。同时,传统互联网依赖基础设施,且其种种协议、规则和机制由于历史原因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些天生的缺陷使其难以实现“共享不限人数”和“连接依法治理”这两个愿景。
卫星网广播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的特点和优势,但天空卫星网和地面互联网并无交集,两者尚未建立互补长短协同发展的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络信息安全的天地一体内容管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天地一体的内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网络接入,通过双结构网络平台的主体设备同时接入天上卫星和地面宽带网络形成天地一体网络;
步骤S102:设置网络行为标签,物理上将网络行为所涉及的“人、事、物、时间、地址”五要素牵联一体,并对网络行为五要素信息设置UCL代码标签;
步骤:S103:信息内容存储,将网络行为的信息内容存储在与双结构网络平台的主体设备相连接的安全存储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中五要素涉及的“人”指电子身份认证eID。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中五要素涉及的“事”指UCL内容标签,通过一个32Byte的短码和1KB的短包,标识内容描述的事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标识内容描述的事件,用哈希计算排除内容的非完整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中五要素涉及的物指步骤S101中的双结构网络平台的主体设备,该主体设备在当前家庭无线局域网基础上添加卫星广播接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中五要素涉及的时间和地址由卫星系统提供。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1中的天地一体网络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即一个卫星管理全国范围内若干网络节点。
进一步的,所述天地一体网络不允许未经中心节点的互联互通,中心节点哈希计算保证动力学过程独立解耦。
采用上述方法后,本发明实现对互联网内容的有效管控,弥补互联网依赖基础设施、信息难管控等弊端,解决网络信息易泄露、不安全等问题,实现网络安全及信息化“一体两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天地一体的内容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天地一体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统一内容标签UCL格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天地一体的内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网络接入,通过双结构网络平台的主体设备同时接入天上卫星和地面宽带网络形成天地一体网络。
今天的互联网,是一种地址驱动的IP网络。为了同步提升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水平,有必要增添内容驱动的非IP结构作为互联网的第二网络。
如图2所示,第二网络属“一点对所有点”的星形规则网络,平均路径最短,聚类系数最大,天生拥有“共享不限人数”的信息化优势。第二网络的工作流程与IP网隔离解耦,避开各种可能的代码攻击,具备“攻难防易”安全品位。第二网络既帮助互联互通,又创新共享共治,为治理全国全网提供直达物理信道。本发明采用星形网络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星形拓扑结构,避开带宽拥堵,避开网络攻击;
2、共献过程独立解耦,用户之间失去相互攻击机会;
3、共享过程独立解耦,用户之间不会因带宽而拥堵;
4、星形规则网络规定:不允许未经中心节点的互联互通,中心节点哈希计算保证动力学过程独立解耦;
5、传输格式由地址驱动的IPv4/IPv6格式转变为内容驱动的统一内容标签(UCL)格式;
6、转发方式由面向无连接存储转发变为面向半连接存储转发(物理上常连接,逻辑上无连接);
7、路由策略:第二网络分担当前IP网的大半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有中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有中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0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