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α-三氧化二铝负载双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7986.0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2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守莹;马新宾;吕静;袁勇;王胜平;王悦;康世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B01J23/75;B01J23/83;B01J23/745;B01J23/847;B01J23/889;B01J37/08;C10G2/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负载 双金属 氧化物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α-Al2O3负载双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中α-Al2O3载体占催化剂重量的70-99wt%,活性组分双金属氧化物占催化剂重量的1wt%-30wt%,双金属为金属M和金属铁,其中M和铁的摩尔比为1:(1-10),所述催化剂含有Fe3O4晶相,双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粒径为5-20nm,所述催化剂的活性在60 h内不会下降,所述催化剂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S1:将油酸铁-油酸M的混合物及油酸溶于高沸点溶剂中,所述高沸点溶剂为十八烯或者三辛胺,其中油酸铁-油酸M的混合物与油酸的质量比(5-50):1;先用惰性气体脱气30-60min;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280-340℃,并保持10-60 min,再自然冷却到室温,其中M为Zn、Co、Mn、Ni、Mg、Cu、Ce、Zr或V;
S2:加入乙醇进行沉淀,采取离心分离;再分散到己烷中,用乙醇进行沉淀,离心分离,在容量瓶中用环己烷定容,使得铁和M的总含量为1-3 mg/mL,得到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环己烷溶液;
S3:取定量配好的含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环己烷溶液与载体α-Al2O3混合,其中环己烷溶液与α-Al2O3载体质量比为(10~100):1 mL/g,室温搅拌12-36 h,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然后在空气吹扫下300-500℃焙烧2-6 h,最终得到α-Al2O3负载双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
通过调节S1中油酸铁-油酸M的混合物与油酸的质量比,可得到相同负载量不同颗粒尺寸的双金属氧化物负载到α-Al2O3上的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α-Al2O3负载双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载体占催化剂重量的90-95wt%,活性组分双金属氧化物占催化剂重量的5~10 wt %。
3.一种制备α-Al2O3负载双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酸铁-油酸M的混合物及油酸溶于高沸点溶剂中,所述高沸点溶剂为十八烯或者三辛胺;其中油酸铁-油酸M的混合物与油酸的质量比(5-50):1;先用惰性气体脱气30-60min;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280-340℃,并保持10-60 min,再自然冷却到室温,其中M为Zn、Co、Mn、Ni、Mg、Cu、Ce、Zr或V;
S2:加入乙醇进行沉淀,采取离心分离;再分散到己烷中,用乙醇进行沉淀,离心分离,在容量瓶中用环己烷定容,使得铁和金属M的总含量为1-3 mg/mL,得到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环己烷溶液;
S3:取定量配好的含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环己烷溶液与载体α-Al2O3混合,其中环己烷溶液与α-Al2O3载体质量比为(10~100):1 mL/g,室温搅拌12-36 h,利用旋转蒸发仪旋干,然后在空气吹扫下300-500℃焙烧2-6 h,最终得到α-Al2O3负载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备α-Al2O3负载双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油酸铁-油酸M的混合物由以下步骤制备:
1):取体积比为20:16:35的乙醇、去离子水和己烷,配制混合溶剂,称取FeCl3、氯化M、油酸钠,溶于混合溶剂中得到混合液,其中:FeCl3、氯化M的混合物与油酸钠的摩尔比为1:3;
2):将步骤1)中的混合液加热到58-70℃,并保持3-5 h,反应结束后,用水洗涤并利用分液漏斗分离,取上清液,重复洗涤,减压蒸馏去除过量的溶剂,得到的油酸铁-油酸M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79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