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粗精矿中黄铜矿与毒砂浮选分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6502.0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9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余力;刘全军;宋建文;高扬;梁远琴;赵刘闯;袁华玮;张一超;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00 | 分类号: | B03D1/00;B03D10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矿 中黄 铜矿 浮选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粗精矿中黄铜矿与毒砂浮选分离的方法,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将铜粗精矿调整矿浆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和pH,依次加入Na2S2O3、NH4Cl、CuSO4后进行常规浮选得到粗精矿产品,粗精矿产品经多次精选后得到粗精矿产品。本发明有效地消除了铜离子对毒砂的活化作用,反应生成的AsO4NH4Cu▪6H2O亲水薄膜阻止了黄原酸在毒砂表面的吸附。同时在黄铜矿表面生成硫化铜薄膜,促进黄原酸在其表面的吸附提高其疏水性,进而增大了黄铜矿与毒砂之间的可浮性差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粗精矿中黄铜矿与毒砂浮选分离的方法,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由于其具有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铜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铜的消费量已达到1020万吨,且继续保持上涨态势。
然而,近年来铜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富矿资源大量减少,资源贫化现象严重。同时,我国不少大中型铜矿属于高砷或富砷矿床,如德欣羊拉铜矿,矿石含As>0.6%,分布于兰坪—思茅地区的砂岩型矿床,矿石含As为0.15~1.5%。铜矿中高含量的砷会导致矿石的价值大打折扣,不仅对提升后续冶金工艺的成本,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砷一旦进入自然环境,会带来极大污染,对人体有害,侵入人体后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的中毒,危害人的生命安全。2008年发生的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几家高砷化工企业对含砷废渣、废水暗排偷排造成阳宗海湖水砷含量严重超标,最终阳宗海水质严重破坏,经济损失上亿元。
选矿作为冶炼必要的准备作业,其目的在于对矿石进行提质降杂。如果能通过一定的选矿手段,降低矿石中有害杂质砷的含量,不仅能大幅降低冶炼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从源头斩断砷进入环境的途径,同时部分选矿所得的砷精矿产品可进一步深加工处理,实现对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铜精矿中含的黄铜矿和毒砂不仅生成条件十分相似,而且矿物表面性质很相近,因此在捕收黄铜矿的同时,毒砂也常常被捕收而上浮,夹杂于精矿中,致使精矿含砷过高。在铜砷分离的时候,铜等重金属离子对砷又有活化作用,抑砷的同时很大部分的砷被铜离子活化,使铜、砷分离变的困难,如何增加铜砷的可浮性差距和避免铜离子对砷的活化,是目前选矿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已有选矿技术浮选分离黄铜矿与毒砂时,由于矿物表面性质很相近,铜等重金属离子对砷又有活化作用,抑砷的同时很大部分的砷被铜离子活化,使铜、砷分离变的困难等问题,为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的硫化铜矿资源,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粗精矿中黄铜矿与毒砂浮选分离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铜粗精矿中黄铜矿与毒砂浮选分离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将铜粗精矿调整矿浆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和pH,依次加入Na2S2O3、NH4Cl、CuSO4后进行常规浮选得到粗精矿产品,粗精矿产品经多次精选后得到粗精矿产品。
所述矿浆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20%,pH为8~10。
所述Na2S2O3用量为100~1000g/t,NH4Cl用量为200~1000g/t,CuSO4用量为100~500g/t,其中g/t指的是每吨铜粗精矿加入的试剂的量相对应的克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6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