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腔体式腹翼连接平衡悬架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3464.3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5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海;刘辉;邓帆;史世俊;李跃伟;吴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李泉宏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连接 平衡 悬架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商用车悬架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车在各个领域的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应用,用户对工程车车辆的可靠性、使用寿命、价格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何利用新结构实现整车可靠性和零部件寿命的提高及在承载能力不损失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衡悬架支架作为平衡悬架系统中的核心零件,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中重型商用车,为了在整车承载能力不损失的前提下提升整车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并且降低成本,需要开发一种高可靠性、低成本、并且各个铸造厂制造工艺成熟度较高的平衡悬架大支架。另外由于车架参数等外部条件(如宽度、板厚)的变化导致平衡悬架大支架的种类繁多通用化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针对现有平衡悬架支架由于连接结构及形式不合理导致的可靠性低、重量大、成本高、通用化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腔体式腹翼连接平衡悬架支架,
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所述的腔体式腹翼连接平衡悬架支架的支架主体为盒型结构,其轮廓呈上窄下宽的三角形,支架主体上部对称设置两个腹翼,所述腹翼通过加强筋与支架主体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纵梁连接孔1;支架主体上部两个腹翼之间设有向外延伸的车架横梁连接部,车架横梁连接部上设有车架横梁连接孔6;支架主体中部设有平衡轴配合孔3,支架主体下部设有反作用杆连接端4,反作用杆连接端4与支架主体下部设有横向连接板连接部,横向连接板连接部上设有多个横向连接板连接孔5;内部设置八个型腔2,所述的八个型腔之间以加强筋连接,其中四个型腔位于支架主体上部,四个型腔位于支架主体的下部,上部的四个型腔中有两个位于腹翼下,两个位于车架横梁连接部下;下部的四个型腔中呈田字对称布局。在盒形结构内部型腔的底部有设置有6个导流孔7,在防止型腔内积水的同时也利于清除型腔内的沙土,并使支架的材料分布更加合理进一步降低了支架重量。
纵梁连接孔1为通孔,取消了可靠性低的盲孔螺纹连接形式,使系统的连接可靠性大幅提升。
腔体式腹翼连接平衡悬架支架采用QT450材料制成,由于该材料的铸造工艺成熟度高,材料本身的延伸率高,提高了零件的可靠性,并且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①本发明专利在实现结构轻量化的同时,通过腔体式结构设计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各部分受力均匀,相同受力条件下有限元计算安全系数高于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平衡悬架支架,25%,使平衡悬架的可靠性大大提升。
②采用各大铸造公司技术最为成熟的QT450材料,使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相同材料的平衡悬架支架重量降低35%,并且由于工艺成熟,可靠性提升,生产成本达到最低。
③本发明专利通过改变与车架的连接方式有效提升了后平衡悬架系统的刚度,在保护车架纵梁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系统内其他零件的使用寿命,市场上工程车悬架系统的普遍寿命为20000-30000公里,该方案可是寿命提高到50000公里以上。
④该发明专利通过引入模块化概念,可应用于不同车架外宽的车型,可使平衡悬架支架的通用化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腔体式腹翼连接平衡悬架支架主视图;
图2腔体式腹翼连接平衡悬架支架侧视图;
图3腔体式腹翼连接平衡悬架支架俯视图。
附图标记:1纵梁连接孔、2型腔、3平衡轴配合孔、4反作用杆连接端、5横向连接板连接孔、6车架横梁连接孔、7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腔体式腹翼连接平衡悬架支架的支架主体为盒型结构,其轮廓呈上窄下宽的三角形,支架主体上部对称设置两个腹翼,所述腹翼通过加强筋与支架主体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纵梁连接孔1;支架主体上部两个腹翼之间设有向外延伸的车架横梁连接部,车架横梁连接部上设有车架横梁连接孔6;支架主体中部设有平衡轴配合孔3,支架主体下部设有反作用杆连接端4,反作用杆连接端4与支架主体下部设有横向连接板连接部,横向连接板连接部上设有多个横向连接板连接孔5;内部设置八个型腔2,所述的八个型腔之间以加强筋连接,其中四个型腔位于支架主体上部,四个型腔位于支架主体的下部,上部的四个型腔中有两个位于腹翼下,两个位于车架横梁连接部下;下部的四个型腔中呈田字对称布局。纵梁连接孔1为通孔。在盒形结构内部型腔的底部有设置有6个导流孔7,在防止型腔内积水的同时也利于清除型腔内的沙土,并使支架的材料分布更加合理进一步降低了支架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3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