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凹型微调电机托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2547.0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任杰;徐凌飞;周辉;赵风雷;唐伟;张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凹型 微调 电机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托架,具体的涉及一种车用凹型微调电机托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代步工具——车的使用成为一种趋势。对于车况而言,电机的安装稳定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及较高要求。传统的电机安装方法,一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及不安全的缺点;另一方面,安装、调整及维修保养的操作繁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电机设置支架板,现有技术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保证支架板的强度,则通常重量较大,增加了对应车的额外负荷;且当减少支架板的重量后,其强度却难以保持,由于支架板的形变,导致电机的稳定性不足,从而影响其工作效果,对其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现有车用电机支架板通常使得电机支撑点与电机质心距离较大,即通常使电机设置过低,继而容易影响整车的离去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凹型微调电机托架,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电机托架的强度不足,重量较大、增大车载负荷,稳定性不足,影响整车的离去角等上述存在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用凹型微调电机托架,包括支架板;所述支架板呈凹型,且所述支架板两端均设有腰型孔A,支架板凹部设有若干腰型孔B,所述支架板底部两侧沿支架板边缘均设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与支架板对应呈凹型。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板凹部一侧设有U型缺口,且支架板底部于该U型缺口的边缘加强筋对应呈U型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板凹部的U型缺口对应电机放油孔。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板凹部的底部两端均设有横向加强筋。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腰型孔B设有6个,且各腰型孔B的长度方向对应一致。
本发明有益效果:该种车用凹型微调电机托架,其支架板采用凹型,结构磨具成型,不仅强度高,而且可以使得电机支撑点尽量靠近电机质心高度,使支撑点处于最佳受力位置,同时还可以抬高电机支架板在车架上的位置,以免位置过低影响整车的离去角;
另外,支架板上的腰型孔A和腰型孔B均可以调节连接孔位误差所带来的安装问题,同时还可以微调软垫受力不均的问题;
且支架板凹部所设U型缺口对应电机放油孔,使得该电机托架可避开维修所需空间(电机放油孔),方便后期的维修。
本发明所述的电机托架,其结构简单,精确、稳定、安全; 既能满足支撑强度问题,又安装方便,同时便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板,2-加强筋,3-腰型孔A,4-腰型孔B,5-U型缺口,6-横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车用凹型微调电机托架,包括支架板1;所述支架板1呈凹型,且所述支架板1两端均设有腰型孔A3,支架板1凹部设有6个腰型孔B4,且各腰型孔B4的长度方向对应一致;所述支架板1底部两侧沿支架板边缘均设有加强筋2,且所述加强筋2与支架板1对应呈凹型。
其中,所述支架板1采用凹型,结构磨具成型,不仅强度高,而且可以使得电机支撑点尽量靠近电机质心高度,使支撑点处于最佳受力位置,同时还可以抬高电机支架板在车架上的位置,以免位置过低影响整车的离去角。
且支架板1两端的腰型孔A3用于与软垫连接,可以调节因车架误差造成软垫受力不均的情况;支架板1凹部的腰型孔B4用于与电机连接,可以调节电机连接孔位误差所带来的安装问题,同时还可以微调电机软垫受力不均的问题。
所述支架板1凹部一侧设有U型缺口5,且支架板1底部于该U型缺口5的边缘加强筋2对应呈U型设置;其中,所述支架板1凹部的U型缺口5对应电机放油孔。支架板1凹部所设U型缺口5对应电机放油孔,使得该电机托架可避开维修所需空间(电机放油孔),方便后期的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25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