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环保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0900.1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善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三电线厂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7/28;H01B7/18;H01B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卤低烟 阻燃 烯烃 绝缘 环保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环保电缆。
背景技术
低烟无卤电缆,是指不含卤素(F、Cl、Br、I、At)、不含铅镉铬汞等环境物质的胶料制成,燃烧时不会发出有毒烟雾的环保型电缆。含卤(特别是溴系)阻燃聚合物体系因其突出的阻燃效果,80年代中期以前在阻燃聚合物市场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电线电缆工业界中的聚氯乙烯(PVC)即是其中的一例,至今仍在护套和绝缘料中承担着主要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PVC内在的弱点(燃烧时释放的大量烟雾,严重的腐蚀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益发明显。无卤低烟阻燃电缆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一些对消防安全要求较高的公共场所,并受到国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但随着无卤低烟阻燃电缆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由于目前所使用的无卤低烟阻燃材料中添加的阻燃剂大多数为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等氢氧化物,因为它们均属于碱类,容易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这样会使材料的绝缘电阻急剧下降,影响电缆的电气性能。尤其是在牵引和穿管时,有时会发生外护套甚至钢铠被刮坏现象,当使用机械牵引时,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此时电缆护套遭到损坏,阻燃层极易发生吸潮,最终导致水树老化现象发生,导致电缆击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缆在牵引、拉线或穿管等过程中易受外界机械作用力损坏,此时电缆极易吸潮甚至引发电缆击穿,目的在于提供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环保电缆,能够有效防止外界机械损坏,防止阻燃层受潮造成电缆击穿。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环保电缆,包括三根平行导体,所述导体外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依次设有填充层、第一阻燃层、护套层和第二阻燃层;所述第一阻燃层采用无卤聚烯烃阻燃材料;所述第二阻燃层采用聚磷酸铵阻燃材料,且所述聚磷酸铵阻燃材料的聚合度大于20;所述护套层包括缓冲层和加强芯,所述加强芯均匀分布在缓冲层内,且所述缓冲层采用乙丙橡胶料填充,所述加强芯的直径小于缓冲层的环厚度。
本发明采用两层阻燃层,能有效增加电缆的阻燃性能,且位于电缆最外层采用高聚合度的聚磷酸铵阻燃层,无毒无味、不产生腐蚀气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无卤阻燃剂,同时吸湿性小,热稳定性高,在满足电缆防火要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潮性能,而最内层的第一阻燃层采用无卤低压聚烯烃阻燃层,具有非常优良的阻燃性能;采用加强芯镶嵌在缓冲层内构成护套层,主要用于在增强电缆抗弯折性能的同时为电缆提供缓冲作用,在电缆受机械外力作用时,缓冲层为电缆和加强芯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护套层局部开裂,造成内部第一阻燃层吸潮,影响电缆导电能。
优选地,所述加强芯的直径为缓冲层的厚度的一半。
若加强芯的直径过大,则缓冲层无法为其提供充分的缓冲作用,然而若加强芯直径过小,则影响电缆抗弯折性能。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内任意相邻两个加强芯在沿电缆径向方向排布为:其中一个加强芯位于靠近第一阻燃层侧,所述另一个加强芯位于靠近第二阻燃层侧。
所述加强芯在沿缓冲层环状分布,通过设置为上述排布方式,有利于防止电缆在机械外力作用时,缓冲层变形过大,引起分层,影响电缆质量。
优选地,所述电缆还包括铠装层,所述铠装层位于护套层和第一阻燃层之间。
通过在护套层和第一阻燃层之间设置一层薄的铠装层,可防止机械外力以点接触的形式刺入电缆内,造成电缆损坏。
优选地,所述电缆还包括防潮层,所述防潮层设于第一阻燃层和铠装层之间。
由于第一阻燃层是采用无卤聚烯烃阻燃材料,阻燃性能高,但易吸潮,因此添加所述防潮层主要用于保护第一阻燃层,防止水分渗入第一阻燃层。
优选地,所述填充层采用低密度聚乙烯脂填充。
由于低密度聚乙烯脂具有很好的弹性、耐磨性能够很好解决导体之间空隙等问题,同时质量较轻、绝缘防潮性好,有利于减轻电缆总重,同时对导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三电线厂,未经成都新三电线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0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炬的接触末端和接收组件
- 下一篇:用于电弧焊设备的两件式喷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