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7812.6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2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朱红梅;徐玉玲;周蔚昕;邓燕君;陈桂华;何秋蓉;刘艺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29/00;A61P1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101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制剂所采用的原料药的组分及配比为延胡索3份、青风藤3份、海桐皮2份、片姜黄2份。所采用的制备方法为醇提和渗漉法。该中药制剂可用于解热、抗炎、镇痛,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之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蹄组织炎症,临床表现是全身的大关节疼痛,并有游走性的特点,患者常伴有轻、中度不规则发热的现象,最常侵犯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现象。急性期有关节疼痛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多关节同时受累的现象,伴有结节和红斑,并有发热的现象。风湿痛的临床表现是自觉关节疼痛,多呈游走性、间歇性,多因气候变化、寒凉潮湿等因素而诱发。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虽不是重症或疑难杂症,但这种疾病常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是风、寒、湿侵入人体,积聚久了化作热,或者机体本身有热,热瘀滞在经络内,导致经络不畅通,迁延日久,则肝肾亏损,全身的筋骨失去滋养,导致关节僵硬、畸形和疼痛。治疗方法上应该注意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温肾助阳、扶正固本。该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常采用解热、镇痛、抗炎来缓解患者的不适。常用药物有盐酸氨基葡萄糖颗粒、布洛芬、青霉胺、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抗炎止痛作用,解除疼痛,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而且副作用(胃肠道出血、心肌梗、血栓等)十分明显,临床顺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在制备镇痛、抗炎、解热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的中药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延胡索1-3份、青风藤1-3份、海桐皮1-3份、片姜黄1-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取延胡索、青风藤、海桐皮、片姜黄,将其放入重量为延胡索、青风藤、海桐皮、片姜黄总重量6~16倍的40%~90%的乙醇回流1~3次,每次1~3小时,每次回流后过滤,合并滤液并将合并后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的浸膏,减压干燥,加入常规辅料制成所需中药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另一种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延胡索、青风藤、海桐皮,加入其重量6~16倍40%~90%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每次回流后过滤,合并滤液并将合并后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然后干燥得延胡索、青风藤、海桐皮提取物;
(2)取片姜黄,用其重量6~16倍的40%~90%的乙醇渗漉,速度为1~5mL/min,收集渗漉液并将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然后干燥得片姜黄提取物;
(3)取上述(1)、(2)步骤制得的提取物,将其混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制成所需中药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及其原料药可应用于制备镇痛的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及其原料药也可应用于制备抗炎的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及其原料药还可应用于制备解热的药物。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7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