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槽孔回填抓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7127.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生;宗敦峰;韩伟;石峰;胡斌;梁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12 | 分类号: | E02F5/12;E2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填 抓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防渗墙槽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槽孔回填抓取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防渗墙是通过在松散透水地基中连续造孔,以泥浆固壁,往孔内灌注混凝土而建成的墙形防渗建筑物,它是对闸坝等水工建筑物在松散透水地基中进行垂直防渗处理的主要措施之一。混凝土防渗墙的工艺中,施工的第一步是进行槽孔的打造,防渗墙的位置等是基于槽孔来确定的。
目前采用的槽孔挖槽方法为“两钻一抓法”,具体地,参见图1,首先通过冲击钻机1间隔预设的距离打造出两个以上的主孔2,地层情况可以从图1中看出,在混凝土防渗墙槽孔打造处的地层可以大致分为覆盖层和位于覆盖层下的基岩层,其中覆盖层为砂卵石、砂砾石、含漂石或块石的地层,也可为在含有砂卵石、砂砾石、含漂石或块石的地层的基础上还在水平方向上含有致密坚硬地层,而基岩则指硬度较高的整块岩石,在主孔2的打造时通常需要通过冲击钻机1从地表开始造孔,然后穿过覆盖层直至冲击钻机1钻进基岩,通过冲击钻机1间隔预设的距离打造出两个主孔2,该两个主孔之间则形成柱体3。参见图2,然后采用抓斗5将主孔之间的柱体3抓取移出,采用抓斗抓取通常只能将处于覆盖层的柱体3抓取移出,由于处于基岩的柱体3硬度较大,通过抓斗5无法将其抓取移出,因此在抓斗5抓取出处于覆盖层的柱体3后,还应再次使用冲击钻机1将处于基岩的柱体3钻进,使其达到主孔2的深度,进而使整个槽孔的底部平整,完成槽孔的挖槽,槽孔形成的过程即为图1、图2、图3中所示的连续过程,从图1到图2,再到图3,是目前采用的槽孔挖槽方法的顺序图。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抓斗抓取主孔之间的柱体时,由于覆盖层为砂卵石、砂砾石、含漂石或块石,柱体中的砂卵石、砂砾石、含漂石或块石等碎石常会掉入已造好的主孔中,参见图3,当掉入主孔中的碎石与柱体长度相同时,由于碎石的硬度大,对抓斗的卡钳产生的阻力大,使得抓取难度很大,往往需要由冲击钻机重复打主孔中的回填,达到一定深度后,再由抓斗施工。如此反复,大幅降低了抓斗施工工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槽孔回填抓取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槽孔回填抓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通过冲击钻机以间隔预设的距离钻出两个主孔,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孔之间形成柱体;
步骤2,向相邻两个所述主孔中装填辅助物;
步骤3,通过具有两个对称的卡钳的抓斗将两个所述主孔之间的所述柱体抓取破坏并移出。
可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在相邻两个所述主孔中填入用于防止碎石掉入所述主孔底部的填充物。
可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在相邻两个所述主孔中放入防止碎石掉入所述主孔底部的阻挡件。
具体地,所述在相邻两个所述主孔中填入用于防止碎石掉入所述主孔底部的填充物,指将填充物填充至与所述柱体的长度一致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填充物包括:松软土体、溶液、胶状物。
进一步地,所述松软土体包括粘土、壤土、沙土。
进一步地,所述溶液、胶状物的密度足够使所述碎石在预设时间内不会掉入所述主孔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还包括判断所述抓斗将所述主孔之间的所述柱体抓取移出时是否产生孔斜,若是,停止抓取并纠正偏斜;若否,继续抓取。
进一步地,所述停止抓取并纠正偏斜还包括判断所述偏斜是否大于偏斜预设值,若是,在所述主孔中重新填入已抓取出的覆盖层,填补孔斜后重新通过所述抓斗进行抓取;若否,通过调斜油缸纠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抓斗抓取主孔之间的柱体之前,在已造好的主孔中加入辅助物,防止碎石掉入主孔底部堆积,使主孔中不会堆积抓斗难以抓取的碎石,大大提高了抓斗的抓取效率,解决了由于主孔中堆积的砂卵石、砂砾石、含漂石或块石等碎石而造成抓斗难以下行,抓取难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击钻机打造主孔的情况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抓斗抓取柱体在初始时的卡钳抓取情况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7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