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场自制细石混凝土墙柱内撑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6825.1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4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李骞;赵宏云;孙载先;苟自坚;陈云光;杨加昆;彭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B28B7/26;B28B1/14;B28B13/06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场 自制 混凝土 墙柱内撑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剪力墙、梁等构件内部竖向模板之间加固定位的施工材料制作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剪力墙和较深梁需要进行加固。在加固过程中,剪力墙和较深梁两侧模板相对的位置固定一直以来都较为困难。最初采用的是将钢筋废料切断作为内撑条,以此固定两侧模板的相对位置,后来改进为采用预制场厂家预先生产的混凝土预制内撑条进行固定,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预制厂所用水泥通常与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不同,在混凝土预制内撑条与剪力墙或梁相互连接过程中,混凝土相互粘接不理想,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②需要预制的内撑条尺寸规格较多、自重较大,运输、保管困难,增加了生产成本;③预制的内撑条普遍强度不高、厚度小,在运输过程中损耗量大;④预制内撑条生产厂家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尤其是偏远落后地方生产厂家较少,大量预制内撑条需要长途运输,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⑤预制生产周期长,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现场自制细石混凝土墙柱内撑条的方法,以确保生产的内撑条强度高、质量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且方便快捷、经济适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现场自制细石混凝土墙柱内撑条的方法,方法如下:
a、制作模具:所述模具采用不锈钢方管制作,包括矩形外框、均布设置于框内的一组相互平行的隔条、对称安装于外框两边的一对把手;
b、制作内撑条骨架:将钢筋切割成等长的一组钢筋段,作为内撑条骨架;
c、制作底模:采用层板或工程塑料或钢板制作平板式底模;
d、制作墙柱内撑条:将底模摆放平整并在底模上表面涂刷脱模剂,将模具摆在底模上;然后向模具内浇捣第一层细石混凝土;之后在第一层细石混凝土上均布放入一组相互平行的内撑条骨架;再在第一层细石混凝土即内撑条骨架上浇捣第二层细石混凝土;静置至细石混凝土凝固成型后,提起把手,将模具与凝固成型的细石混凝土分离,得到墙柱内撑条材料。
本发明方法所用工具简单,易于加工制造,自重轻,便于携带保管,费用低廉,操作性良好,可重复使用。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内撑条,强度高、刚度大,不易断裂和损坏,成型质量较好,尤其是因为采用在施工现场制做,所用混凝土与浇筑剪力墙或梁的混凝土相同,可确保内撑条与剪力墙或梁之间的良好连接,确保施工质量,同时保证剪力墙、梁模板的刚度和截面尺寸,又可以节约材料和运输成本,减少内撑条在运输过程中的不必要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制作墙柱内撑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现场自制细石混凝土墙柱内撑条的方法,方法如下:
a、预先制作模具:如图1所示,所述模具采用不锈钢方管制作,包括矩形外框1、均布设置于框内的一组相互平行的隔条2、对称安装于外框两边的一对把手3。本实施例外框1采用20mm×25mm不锈钢方管制作,隔条2采用10mm×25mm不锈钢方管制作,一般设置19根隔条,一模可以制做20根内撑条。把手3采用成品把手,用自攻螺丝固定安装在外框两边。不锈钢方管与方管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b、预先制作内撑条骨架:将钢筋切割成等长的一组钢筋段,作为内撑条骨架4;内撑条骨架可采用施工现场用剩的Φ6钢筋或16号铁丝。
c、预先制作底模:采用层板或工程塑料或钢板制作平板式底模5,底模表面需完整光滑。
d、制作墙柱内撑条:如图2所示将底模5摆放平整并在底模上表面涂刷脱模剂,将模具摆在底模上;然后向模具内浇捣第一层细石混凝土6;之后在第一层细石混凝土上均布放入一组相互平行的内撑条骨架4;再在第一层细石混凝土即内撑条骨架上浇捣第二层细石混凝土;静置3~5分钟,至细石混凝土凝固成型后,提起把手3,将模具与凝固成型的细石混凝土分离,得到一批(通常为20根)墙柱内撑条材料。细石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润管、洗管的砂浆加瓜子石拌和而成,或采用浇筑混凝土剩余混凝土去除大粒径公分石后的混凝土,做到材料的二次充分利用,避免材料浪费。
e、清洗模具备用:每一模制作完毕均需用水将模具清洗干净,再做下一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投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68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腐蚀FRP全灌浆套筒及其作法
- 下一篇:一种风湿护理用加热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