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灼热丝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6625.6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8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廖航;汪泳洋;王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5/06;C08L23/08;C08L27/18;C08K13/04;C08K7/14;C08K3/22;C08K3/34;C08K5/3492 |
代理公司: | 53113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玺<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灼热 增强 阻燃 pbt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灼热丝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高灼热丝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包含以下含量(wt%)的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35~45%、复配溴系阻燃剂10~20%、复配无卤阻燃剂10~20%、协效阻燃剂0.5~2%、玻璃纤维20~35%、增韧剂2~5%、抗氧剂0.3~0.5%、润滑剂0.2~0.5%。同时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高灼热丝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高灼热丝增强阻燃型PBT可将IEC60695标准中的750℃灼热丝提升至850℃,满足了客户对灼热丝温度越来越高的需求,同时具有成品率高、力学性能优异、阻燃性好等优点,可以完全满足电容器外壳、负载断路开关、马达外壳、接插件、线圈骨架等电子电器、家电及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灼热丝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一种结晶、线型饱和聚酯。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易成型及吸湿率低等特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被广泛用于电子电器、家电及汽车等领域。但纯PBT树脂存在阻燃不好、缺口冲击低,热变形温度低的缺点,尤其是IEC组织(欧盟国际电工协会)在IEC60695家用及类似电器安全标准中提出,长期无人值守电器所使用塑料件的阻燃性能必须满足:UL94V-0级和750℃灼热丝接触材料30s内不起火或燃烧时间小于5s,即灼热丝引燃温度(GWIT)大于750℃。对于连接器、接触开关、电机和断路器壳体等特定部件则还要求GWIT温度850℃和灼热丝可燃指数(GWFI)950℃。因此本发明采用添加新型的多组分复配阻燃剂,开发出能稳定通过850℃高灼热丝的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来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稳定通过850℃灼热丝温度测试、成品率高、力学性能优异以及阻燃性好的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来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灼热丝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灼热丝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包含以下含量(wt%)的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35~45%、复配溴系阻燃剂10~20%、复配无卤阻燃剂10~20%、协效阻燃剂0.5~2%、玻璃纤维20~35%、增韧剂2~5%、抗氧剂0.3~0.5%、润滑剂0.2~0.5%;
其中,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树脂粘度为0.8~1.2dL/g;
其中,所述的复配溴系阻燃剂由溴系主阻燃剂与锑系辅阻燃剂按2:1~3:1的比例复配,溴系主阻燃剂包括溴化环氧树脂、溴化聚苯乙烯、溴代三嗪中的一种或其组合,锑系辅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
其中,复配无卤阻燃剂由市售OP1312与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按3:1~4:1的比例复配;协效阻燃剂包括聚四氟乙烯、纳米蒙脱土、云母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其中,所述的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表面经硅烷偶联剂处理;
其中,所述的增韧剂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其中,所述的抗氧剂由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168按1:1~2:1的比例复配。其中,所述
的润滑剂为EBS、PETS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一种高灼热丝增强阻燃型PBT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称取好的PBT树脂、复配溴系阻燃剂、复配无卤阻燃剂、协效阻燃剂、增韧剂、抗氧剂、润滑剂放入高速混合机混合1min,转速为500rpm,使其充分分散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6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