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超声波热量表的双声道管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6525.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彭黎辉;杉时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东京计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K17/10 | 分类号: | G01K17/10;G01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超声波 量表 双声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超声波热量表的双声道管体,属于热计量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的热水供暖系统都是按供热面积进行结算,这种“包费制”的结算方式一方面造成供热部门在生产、输送、管路方面节能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也使用户节能意识淡薄,每年由此带来的损失非常巨大。分户按热量计费自2007年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建设部联合颁布《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以来,热量表的使用在逐渐推广普及起来。根据发达国家经经验,采取分户计量收费措施可以节能20%-34%。在国内,通断时间面积分摊法已在分户按热量计费改造中得到广泛实施,其需要对楼栋供热管道中热水流量进行测量并及计算整栋楼宇消耗的热量,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户内面积及相应的通断时间完成热量分摊。超声热量表由于具有压损小,不受测量水质影响,精度高等优点,正成为热量表研发领域中新的焦点。超声波热量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安装在管道上下游两侧的超声波换能器向管道内流体发射超声波,由于流体的调制作用可以测算出超声波顺流传播和逆流传播的时间差,根据时差法可以获得管道内热水的流速并根据管道截面积计算出流经供热管道的热水流量。同时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测量供水及回水回路的温度差,进而完成供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量值的计算。但是现有的超声波双声道热量表在根据时间差计算管道内流体流量时通常需要进行雷诺数补偿,使得计算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超声波热量表的双声道管体,对已有超声热量表的结构进行特殊设计,使测量管段中形成的双声道处于最优,以提高供热管道热水流量测量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超声波热量表的双声道管体,两端为圆管体,中间为方管体,圆管体和方管体之间圆弧过渡,双声道管体的外壁上设有加强筋;所述的方管体外壁上加工有上传感器密封腔底座和下传感器密封腔底座,上传感器密封腔底座和下传感器密封腔底座沿管体轴向上下对称;所述的上传感器密封腔底座中加工有第一传感器安装孔和第二传感器安装孔,下传感器密封腔底座中分别加工有第三传感器安装孔和第四传感器安装孔,第一传感器安装孔与第三传感器安装孔相互同轴,第二传感器安装孔与第四传感器安装孔相互同轴,设方形管体的管壁与方形管体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传感器安装孔中心线与方形管体轴线的距离为z,则d与z之比满足0.6<z/d<0.7。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超声波热量表的双声道管体,其优点是:
利用本发明设计的双声道管体组装成的超声波热能表,由于其中的方形管道设计,使得管道内流场变化更加顺畅,有利于流速的测量;同时,通过采用双声道结构,可以测量两个声道上的流体平均流速并采用声道集成算法,获得对管道截面平均流速的更准确估计,提高测量精度。此外,通过优化及合理布置双声道位置,可以减小雷诺数变化对流速测量带来的影响,从而简化流速计算时的修正计算方法,使流量计热量计算更为简单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用于超声波热量表的双声道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双声道管体的剖面图。
图3是双声道示意图。
图4是不同声道配置方式下K系数随雷诺数变化曲线。
图1-图3中,1是圆管体,2是方管体,3是第一传感器安装孔,4是第二传感器安装孔,5是第三传感器安装孔(与第一传感器安装孔相对),6是第四传感器安装孔(与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相对),7是上传感器密封腔底座,8是加强筋,9是传感器走线孔,10是外接表的安装底座,11是温度传感器安装孔,12是下传感器密封腔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超声波热量表的双声道管体,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双声道管体的两端为圆管体1,中间为方管体2,圆管体1和方管体2之间圆弧过渡。双声道管体的外壁上设有加强筋8。方管体2的外壁上加工有上传感器密封腔底座7和下传感器密封腔底座12,上传感器密封腔底座7和下传感器密封腔底座12沿管体轴向上下对称。上传感器密封腔底座7中加工有第一传感器安装孔3和第二传感器安装孔4,下传感器密封腔底座12中分别加工有第三传感器安装孔5和第四传感器安装孔6,第一传感器安装孔3与第三传感器安装孔5相互同轴,第二传感器安装孔4与第四传感器安装孔6相互同轴,设方形管体2的管壁与方形管体轴线之间的距离为d,传感器安装孔中心线与方形管体轴线的距离为z,则d与z之比满足0.6<z/d<0.7,如图2中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东京计装株式会社,未经清华大学;东京计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65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晶体管基底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