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维GIS技术的配电线路空间距离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5685.6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3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彭;刘蕊;沈鸿冰;张雨龙;韩念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T1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朱振德;张荣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维 gis 技术 配电 线路 空间 距离 获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GIS技术的配电线路空间距离获取方法,先由工测地形数据对线路走廊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高程修正,根据高程修正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出三维线路走廊数字场景,之后再进行配电线路的空间距离计算。本发明能够构建精确的三维线路走廊数字场景,从而提高了配电线路的空间距离计算精度,有效缩短空间距离校验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线路数字化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维GIS技术的配电线路空间距离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网工程中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地物等之间的空间距离是配电线路设计中的重要数据,空间距离精度在配电线路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在配网线路钻越高压线路时往往需要较高的空间距离精度,另外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越广泛,对配电线路空间距离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设计模式下配电线路设计使用平断面图绘制导地线弧垂,通过将导地线弧垂投影到线路中心断面的方式模拟导地线,用有限个相关联的二维投影图来阐述全部的设计要求,此方式无法在二维图形中综合考虑横担宽度、风偏等因素对导地线姿态的影响,导致配电线路空间距离计算精确度不高,无法满足现有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配电线路空间距离的计算精度,基于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三维GIS技术的配电线路空间距离获取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三维GIS技术的配电线路空间距离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由工测地形数据对线路走廊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高程修正,根据高程修正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出三维线路走廊数字场景;
2)根据构建的三维线路走廊数字场景,计算配电线路的空间距离。
所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面状存储方式,以三角网为最小数据单元,所述三角网是由连续的三角面组成,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以线路走廊内的耐张段为自然分界点将整个线路走廊切分成多个四边形;
S12)以每个耐张段内中心断面线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点为依据将该耐张段所在四边形划分成多个近似梯形;
S13)以一个近似梯形作为地形融合最小单位,获取近似梯形区域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点的高程;
S14)确定每个工测地形数据点所在的近似梯形区域,并迭代计算出工测地形数据点和工测地形数据点所在近似梯形区域的各个三角面的高程差,从计算出的高程差中找出符合地形融合方程的高程差作为工测地形数据点所在近似梯形区域的高程差修正值;
S15)根据工测地形数据点所在近似梯形区域的高程差修正值对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点高程进行修正,修正完成后,将修正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点添加到线路走廊中重新构建地形,得到地势起伏无畸变的三维线路走廊数字场景。
根据工测地形数据点所在近似梯形区域的高程差修正值对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点高程进行修正,具体为计算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点修正后高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点修正后高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点高程-工测地形数据点所在近似梯形区域的高程差修正值。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对线路走廊数字场景中的地面和设备模型进行三角网划分,所述三角网由连续的多个三角面组成;
S22)选取被校验物体模型,并对被校验物体模型的所有三角面按位置进行分组,每组三角面构成一个三角面组包络球;所述被校验物体模型为线路走廊数字场景中的地面或设备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56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