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杂交种试管苗的炼苗及移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3855.7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8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帆;李俊;刘磊;李志勇;李鸿雁;师文贵;解永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9/14;A01G9/24;A01G24/10;A01G24/15;A01H1/02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佳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交种 试管 移栽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交种试管苗的炼苗及移栽方法,涉及植物工程技术领域。炼苗方法包括在无菌培养容器中,培养杂交种试管苗,至试管苗生长至4-6cm高且至少具有3条不定根时,打破培养容器的无菌环境,试管苗继续生长至培养容器内培养基表面出现浑浊,炼苗结束。移栽方法包括将杂交种试管苗连同培养基整体从培养容器内取出,用清水将根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栽种于灭菌后的生长基质中,在培养室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设置不同条件,继续培养。本发明提供的杂交种试管苗的炼苗方法和移栽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杂交种试管苗的成活率,节约了时间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杂交种试管苗的炼苗及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进行的杂交称作远缘杂交。作为一种育种手段,远缘杂交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人为地促进了不同物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和结合,把不同生物类型各自所具有的独特性状,不同程度地结合于共同的杂种个体中,从而创造出新的品种。因此在植物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到遗传及育种专家的长期重视。它在育种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新物种的人工创造、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创造异染色体体系、培育雄性不育系以及研究生物的进化及亲缘关系等。以三叶草属牧草为例,三叶草属牧草具有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固氮能力强等多种优点,尤以具有强抗逆性的六倍体高加索三叶草品种,和具有强固氮能力的四倍体大兴安岭野生白三叶为例,为了培育出结合双亲优良性状的三叶草新品种,希望以高加索三叶草为母本,以白三叶为父本进行杂交。但是,远缘杂交中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雌雄配子不亲和,因此,人工杂交难以成功,杂种易夭亡或败育且分离范围广、耗时长、中间类型不稳定。其中,以高加索三叶草为母本,以白三叶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成活率很低,远不能满足育种进程的需求。
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快速无性繁殖的方法简称为试管繁殖(propagation bytissue culture),也称微体繁殖或微型繁殖。繁殖的植株称试管苗,以此与种子苗(实生苗)、扦插苗、嫁接苗相区别。以三叶草属牧草为例,通过组织培养可以短时间获得大量杂交种三叶草组培苗。试管苗的移植需要从“异养”到“自养”的转变过程,由于培养容器内的环境与外部环境差异较大,移植前试管苗要进行炼苗,使小植株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并健壮生长,这种“炼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移植成活率。移植后的小苗管理,必须注意控制土壤湿度,掌握光照强度。炼苗,适时移栽,保温、保湿以及适度的光照是保证该阶段顺利通过的主要因素。
目前,杂交种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方法,使试管苗的成活率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浪费时间和劳动力,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提高杂交种试管苗炼苗和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种试管苗的炼苗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杂交种试管苗炼苗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种试管苗的移栽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杂交种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杂交种试管苗的炼苗方法包括:
在无菌培养容器中,培养杂交种试管苗,至所述试管苗生长至4-6cm高且至少具有3条不定根时,打破培养容器的无菌环境,所述试管苗继续生长至所述培养容器内培养基表面出现浑浊,炼苗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容器置于培养室中,所述培养室内的温度为25-28℃,湿度为80%-95%,所述培养室内的光周期为10-13h/d,所述培养室内的光照强度为18000-22000μmol/m2·s。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室内的温度为:光照期27-28℃,暗期25-26℃,湿度为90%,所述培养室内的光周期为12h/d,所述培养室内的光照强度为20000μmol/m2·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38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治理沙漠的植被种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园林绿化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