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1529.2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5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施懿军;邱琪浩;王香香;张豪杰;郭新康;周浩;周志峰;王晨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69/00;C08L23/08;C08K13/06;C08K9/06;C08K7/28;C08K3/26;C08K5/42;C08K5/435;C08K5/098;B29C48/9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pet pc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其特征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碳酸酯:40~60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5~45份;
无机粉体:5~15份;
阻燃剂:0.5~1.5份;
增韧相容剂:3~15份;
抗氧剂:0.5~1份;
润滑剂:0.2~1份;
所述增韧相容剂为: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中的一种;
所述无机粉体为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空心玻璃微珠;
所述阻燃剂为有机硅系阻燃剂八苯基环四硅氧烷、磺酸盐类阻燃剂二苯甲砜磺酸钾和磺酰胺盐类阻燃剂三氟甲基磺酰胺钾复配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5∶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其特征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碳酸酯:55.5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5份;
无机粉体:10份;
阻燃剂:0.5份;
增韧相容剂:8份;
抗氧剂:0.6份;
润滑剂:0.4份;
所述增韧相容剂为: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PC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为2万-3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包覆在所述无机粉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抗氧化剂包括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所述主抗氧剂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中的一种,所述辅助抗氧剂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配方量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机粉体、阻燃剂、增韧相容剂、抗氧剂和润滑剂,将称取的聚碳酸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115-125℃温度下干燥至少4小时,其他组分在50-80℃温度下干燥2小时;S2:将干燥处理后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机粉体、阻燃剂、增韧相容剂、抗氧剂和润滑剂在20-30℃下充分混合;S3:将经步骤S2混合后的物料经熔融共混挤出、拉条、冷却、风干、切粒、干燥得到所述的PET/PC复合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所述双螺杆挤出机采用的工艺条件为:一区:180-200℃;二区:200-220℃;三区:230-250℃;四区:250-270℃;五区:265-275℃;六区:255-265℃;七区:250-260℃;八区:240-250℃;机头温度:240-270℃;螺杆转速控制在250-400r/min,真空度-0.3~-0.6kP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1中,所述无机粉体在使用前经表面处理,表面处理的步骤如下:将占无机粉体总质量的1-2%的硅烷偶联剂用无水乙醇在35-45℃的水浴中进行水解稀释,所述无水乙醇与所述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5∶1-10∶1,在15-35℃下,边搅拌稀释液边加入按比例称量好的无机粉体,待无机粉体全部加入后继续搅拌,然后在70-90℃下干燥,最后将干燥后的粉体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15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跨度桥梁弹塑性减震系统
- 下一篇:光伏组件热循环实验温度控制与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