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稻留茬扶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0662.6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6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卫国;张国忠;彭少兵;周勇;蒋钦;徐家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65/02 | 分类号: | A01D65/02;A01D6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稻留茬 扶正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稻留茬扶正装置,它包括机架台、设置在机架台上的电动机、两根倾斜设置在机架台后侧下方与其铰接的活动连杆;每根所述活动连杆具有铰接端和自由端,每根所述活动连杆的铰接端通过销轴组件与机架台后侧下方铰接,每根所述活动连杆的自由端下方滚动设置有仿形轮,两根所述活动连杆的自由端之间垂直穿设有扶正轮机构,所述电动机与扶正轮机构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本发明采用柔性扶正轮机构,在不损伤水稻留茬的前提下对留茬实现扶正,同时仿形结构的设计也保证了扶正装置的工作效果而且配合收割机共同使用,操作方便,可实现再生稻收割、扶正一体化,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稻农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稻留茬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收割机在田间进行再生稻收割时,再生稻留茬会因收割机的履带或车轮的碾压而倒伏,如果不对这部分倒伏的留茬进行扶正则会影响水稻再生蘖的萌发,降低再生稻产量。然而,传统的扶正方式常采用人工扶正,工作量大、效率低,不适用于大面积稻田,因此也限制了再生稻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省事省力的再生稻留茬扶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再生稻留茬扶正装置,安装在收割机的尾部用于对再生稻留茬进行扶正操作,它包括机架台、设置在机架台上的电动机、两根倾斜设置在机架台后侧下方与其铰接的活动连杆;每根所述活动连杆具有铰接端和自由端,每根所述活动连杆的铰接端通过销轴组件与机架台后侧下方铰接,每根所述活动连杆的自由端下方滚动设置有仿形轮,两根所述活动连杆的自由端之间垂直穿设有扶正轮机构,所述电动机与扶正轮机构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每根所述活动连杆靠近铰接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勾架,所述机架台的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弹簧勾架配合使用的第二弹簧勾架,所述第一弹簧勾架与第二弹簧勾架之间设置有拉力弹簧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正轮机构包括穿设在两根活动连杆的自由端上的旋转轴、固定设置在旋转轴两端的轮毂、以及沿轮毂外周均匀间隔布置的梳针,所述旋转轴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与设置在电动机输出轴上的第二链轮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轮毂为具有轴向中心孔的筒状轮毂,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可分别穿设在两侧轮毂的轴向中心孔内与其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梳针由呈细长杆状的针杆和呈圆球状的针头构成,所述针杆的一端与轮毂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针杆的另一端与针头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梳针为采用橡胶柔性材料制成的橡胶构件。所述梳针沿轮毂的外周均匀间隔地成列或者成行排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根所述活动连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用于供旋转轴贯穿通过的安装孔,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梳针的最低点和仿形轮的最低点均与地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台可与其配合使用的收割机尾部底盘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轮毂的轴向长度与收割机的履带宽度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台、活动连杆均为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的金属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本发明的扶正轮机构中的梳针前端设计为球形,增大了与水稻留茬接触面积,在进行扶正时梳针与水稻留茬间产生摩擦力,同时梳针旋转方向与留茬倾覆方向相反,从而对被收割机履带压倒的水稻留茬进行扶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0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