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电缆用防护胶套及高压超导电线电缆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9132.X | 申请日: | 2016-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纪岩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42;H01B7/02;H01B12/00;H01B1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2012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电缆 防护 高压 超导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线电缆用防护胶套及高压超导电线电缆的制作方法,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包括防护胶套和内芯,所述内芯位于防护胶套内,所述内芯包括低温内壁、外导层、高压绝缘体和导电体,所述低温内壁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有一个以上,所述外导层外圈包括弧形槽和纤维层,所述弧形槽设置在外导层上,所述弧形槽设置有一组以上,所述纤维层包裹着外导层,所述高压绝缘体位于外导层的内部,所述高压绝缘体为镂空设置,所述导电体位于高压绝缘体内部,所述导电体包括隔层、超导内芯和贴膜,所述隔层裹紧超导内芯,所述贴膜位于隔层和超导内芯的中间;该高压超导电线电缆有利于提高输电效果,同时通过提高绝缘效果能够防止漏电和提高避雷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超导电线电缆。
背景技术
超导材料是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性质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制作磁体、制作电力电缆等。
随着超导材料的发展,二代超导线材随之出现,其典型结构由基板、缓冲层、超导层和安定化层组成,其中,基板是整个超导线材的支撑体;缓冲层又叫中间层,作用在于为超导层的生长提供织构等;超导层由超导材料形成,是电流的载体;安定化层又叫稳定层,作用在于保护超导层,其一般为Ag层。另外,现有技术一般在超导线材表面进行电镀,形成稳定的Cu层。但是,电镀形成的Cu层在基板宽度方向上厚度不均匀,即边缘部的厚度比中央部的厚度大,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导线材的Cu层中央部和边缘部的结构示意图,51为中央部,52为边缘部。Cu层中央部51和边缘部21厚度不均匀会使得到的超导线材与电极焊接时焊接部的接触电阻增大,影响超导线材的超导性能。
此外,由于现有的电线电缆在输电过程中,会在输电的途中消耗大量电,原因是因为材料的导电性差,无法降低电源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输电效果,同时通过提高绝缘效果能够防止漏电和提高避雷作用的高压超导电线电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超导电线电缆,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包括防护胶套和内芯,所述内芯位于防护胶套内,所述内芯包括低温内壁、外导层、高压绝缘体和导电体,所述低温内壁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有一个以上,所述外导层外圈包括弧形槽和纤维层,所述弧形槽设置在外导层上,所述弧形槽设置有一组以上,所述纤维层包裹着外导层,所述高压绝缘体位于外导层的内部,所述高压绝缘体为镂空设置,所述导电体位于高压绝缘体内部,所述导电体包括隔层、超导内芯和贴膜,所述隔层裹紧超导内芯,所述贴膜位于隔层和超导内芯的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胶套与内芯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内壁与纤维层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每组弧形槽设有两个。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弧形槽间隔5cm。
进一步的,所述隔层为超导屏蔽带。
进一步的,所述超导内芯设置有一条以上。
一种防护胶套的制作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材料制成:包括沥青8-12份、异氰酸酯5-8份、硅树脂16-22份、硅乳液4-6份、粘土9-13份、1,2-丙二醇3-5份、丙烯腈2-4份、石棉纤维6-9份、滑石粉7-11份、氮化铝8-14份和锌粉5-9份,包括以下步骤:
1)取沥青8-12份高温加热层成液体,然后通过过滤器将沥青液体进行过滤,除去沥青液体中的杂质,备用;
2)取硅树脂16-22份,高温加热,然后添加异氰酸酯5-8份、硅乳液4-6份和1,2-丙二醇3-5份等液态材料,高温使得上述材料与硅树脂反应并生成混合液态胶,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材料混合,并通过搅拌机搅拌均匀,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纪岩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纪岩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91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