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间种空心菜和丝瓜的复合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8627.0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1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邵瑞琼;申世祥;鲁清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县瑞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G22/00;A01G13/00;C05G3/80;C05G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郑志强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间种 空心菜 丝瓜 复合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田间种空心菜和丝瓜的复合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稻田暴晒3~5天,撒入腐殖土与农家肥,翻地后作宽畦,宽畦宽0.8~1.2m,宽畦高25~30m,宽畦间距1.6~2m,宽畦之间为水稻种植区;在宽畦上端中间处再做一窄畦,窄畦宽20~25cm,高20~25cm;(2)引水灌田,使水稻种植区水深6~8cm,将水稻种植区两犁两耙,平整田面;(3)在水稻种植区种植水稻,水稻植株行间距为(14~20)cm×(14~20)cm,在窄畦上种植一行丝瓜,窄畦两侧的畦上均种植2~3行空心菜;本发明通过在同一稻田内种植水稻、空心菜与丝瓜,有效减少了种植水稻的肥料施入量以及农药使用量,同时充分利用稻田环境,可得到优质高产的空心菜和丝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间种空心菜和丝瓜的复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使用各种农药控制病虫害是保障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但是大量使用农用化学品已造成了农业环境质量的迅速下降,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严重,稻米质量也随之下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却越来越强烈。
目前,农田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已成为当前农业生态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间套作种植方式对控制作物病虫害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等具有明显的效应。间作套种有效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以及作物根际环境,在实现增收以及提高农作物质量。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空心菜和丝瓜作为两种重要的蔬菜品种,具有很好的销售市场。但现在仍然缺乏水稻与空心菜、丝瓜间作的案例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田间种空心菜和丝瓜的复合种植方法,通过在同一稻田内种植水稻、空心菜与丝瓜,有效减少了种植水稻的肥料施入量以及农药使用量,同时充分利用稻田环境,可得到优质高产的空心菜和丝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稻田间种空心菜和丝瓜的复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稻田暴晒3~5天,撒入腐殖土与农家肥,翻地后作宽畦,宽畦宽0.8~1.2m,宽畦高25~30m,宽畦间距1.6~2m,宽畦之间为水稻种植区;在宽畦上端中间处再做一窄畦,窄畦宽20~25cm,高20~25cm;
(2)引水灌田,使水稻种植区水深6~8cm,将水稻种植区两犁两耙,平整田面;
(3)在水稻种植区种植水稻,水稻植株行间距为(14~20)cm×(14~20)cm,在窄畦上种植一行丝瓜,窄畦两侧的畦上均种植2~3行空心菜。
优选地,所述丝瓜之间的株间距为25~30cm,设置支架时,在窄畦两侧的宽畦上插入竹竿,对应的两根竹竿插成“人”字形,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
优选地,水稻种植区种植早稻与晚稻,早稻于4月下旬插秧,7月中旬收获,晚稻于7月中下旬插秧,11月中上旬收获;4月下旬将空心菜苗定植于宽畦上,实行多次采收方式;4月下旬将丝瓜苗定植于窄畦上。
优选地,当晚稻收获后,将水放干,整地后进行油菜种植。
优选地,所述腐殖土为酸性腐殖土,腐殖土为每亩施入270~300kg。
优选地,所述酸性腐殖土为松针腐殖土或草炭腐殖土。
优选地,所述农家肥为每亩施入腐熟牛粪1200~1500kg,腐熟猪粪300~500kg,腐熟鸡粪100~200kg,油菜杆灰50~70kg。
优选地,水稻在移栽10天后,水稻种植区每亩施尿素6~8kg;移栽48天后,水稻种植区每亩施尿素6~8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县瑞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和县瑞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86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