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式高速冲击传热工业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7486.0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6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项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项玮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3L15/00 |
代理公司: | 50212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兵<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体 炉膛 抽气支路 吹气支路 高速冲击 工业炉 传热 蓄热式 烟气 热交换 气体处理装置 待加热工件 抽气管路 传热系数 传热装置 吹入气体 加热效率 配合设置 受控状态 蓄热燃烧 直接加热 吹气管 均匀度 加热 连通 开口 抽出 轮流 | ||
1.蓄热式高速冲击传热工业炉,包括工业炉本体(30),工业炉本体(30)中间的空腔形成炉膛(31),其特征在于:在炉膛(31)上,至少设置一对炉膛第一开口(32)和炉膛第二开口(33),炉膛第一开口(32)和炉膛第二开口(33)分别与炉膛(31)连通;在工业炉本体(30)上,设置高速冲击传热装置;
所述的高速冲击传热装置,包括对气体进行加压的气体处理装置(1),抽气管路(2)和吹气管路(3)分别设置在气体处理装置(1)的抽气口和出气口;在抽气管路(2)上,分别设置第一抽气支路(4)和第二抽气支路(5),在吹气管路(3)上,分别设置第一吹气支路(6)和第二吹气支路(7);第一抽气支路(4)和第一吹气支路(6)分别在受控状态下都与第一蓄热体(8)连通,第一蓄热体(8)后面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口(9),第一开口(9)与炉膛第一开口(32)配合设置;第二抽气支路(5)和第二吹气支路(7)分别在受控状态下都与第二蓄热体(10)连通,第二蓄热体(10)后面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1),第二开口(11)与炉膛第二开口(33)配合设置;气体处理装置(1)工作时,炉膛第一开口(32)和炉膛第二开口(33),其中一个作为抽气的排出口,另外一个作为进气的吹入口,轮流将炉膛(31)内气体抽出或向炉膛(31)内吹入气体,形成气体循环通道;
在第一开口(9)和第二开口(11)上设置喷嘴(12),喷嘴(12)的横截面逐渐缩小;
在第一开口(9)与第一蓄热体(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集气室(13),在第二开口(11)和第二蓄热体(1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二集气室(14);
在第一抽气支路(4)、第二抽气支路(5)、第一吹气支路(6)和第二吹气支路(7)上,分别设置自动换向阀(17)和/或手动控制阀(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蓄热式高速冲击传热工业炉,其特征在于:两条或四条支路上的自动换向阀(17)联动设置,同时产生动作,同时控制两条或四条支路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蓄热式高速冲击传热工业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受控状态,是在第一抽气支路(4)、第二抽气支路(5)和第一吹气支路(6)、第二吹气支路(7)上分别设置控制阀,用以通断每条支路,形成一路向炉膛(31)内吹入气体、另一路将炉膛(31)内气体抽出的循环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蓄热式高速冲击传热工业炉,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开口(9)与第一蓄热体(8)之间的管路上,或者第一集气室(13)上,设置补充燃气通道(18);在第二开口(11)与第二蓄热体(10)之间的管路上,或者第二集气室(14)上,设置补充燃气通道(18)。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蓄热式高速冲击传热工业炉,其特征在于:在抽气管路(2)上设置辅助进气管道(20)。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蓄热式高速冲击传热工业炉,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了补热烧嘴(21),补热烧嘴(21)与第一开口(9)或第二开口(11)分别连通,补热烧嘴(21)上设置了燃料进料管(22)和助燃气体进入管(23),在受控状态下将需要的燃料、助燃气体分别从燃料进料管(22)和助燃气体进入管(23)通入补热烧嘴(21)内,再通入炉膛(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蓄热式高速冲击传热工业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处理装置(1)是两台,第一台气体处理装置(101)与第二台气体处理装置(102)是串联,抽气管路(2)连接在第一台气体处理装置(101)的进口处,第一台气体处理装置(101)的出口的管路直接连接第二台气体处理装置(102)的进口,第二台气体处理装置(102)的出口连接吹气管路(3);或者第一台气体处理装置(101)的出口先连接到气体存储腔体(103),第二台气体处理装置(102)的进口连接气体存储腔体(103),第二台气体处理装置(102)的出口连接吹气管路(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项玮,未经项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74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