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净化污水清理垃圾的下水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7279.5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丁绵钢;陈莎莎;陶金;李国;施小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F7/10 | 分类号: | E03F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净化 污水 清理 垃圾 下水道 | ||
一种可自动净化污水清理垃圾的下水道,本申请管道板与柔性地面层之间有压电元件,柔性地面层的槽口内有活动盖板和窨井盖,管道板下方有电池箱,压电元件与电池箱相连,每个窨井盖下方对应两个移动框,移动框底部有底板,移动框的侧壁有条形槽,净水箱插装在对应移动框下方,移动框底部两侧各有一对转轴,转轴端部有从动齿轮,一侧的从动齿轮两端各对应一个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电机固定在管道板下方,一侧的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上套有传动带。本发明在窨井盖下方设计自动化垃圾清理装置,可以对垃圾进行定期清理,对污水回收利用,进行绿化改造,提高城市污水排放效率,改善城市环境,并可以自动处理污水杂质,提高污水净化效率,提高污水排放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水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净化污水清理垃圾的下水道。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城市排污会设置相应的下水道,并配套相应的窨井盖,但是长期使用后,由于垃圾杂质较多,窨井盖容易发生堵塞,一旦发生堵塞,就会产生内涝进而影响城市交通出行,并且一旦发生堵塞清理起来就非常困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本申请设计一种可自动净化污水清理垃圾的下水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净化污水清理垃圾的下水道,在窨井盖下方设计自动化垃圾清理装置,可以对垃圾进行定期清理,对污水回收利用,进行绿化改造,提高城市污水排放效率,改善城市环境,并可以自动处理污水杂质,提高污水净化效率,提高污水排放能力,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净化污水清理垃圾的下水道,包括移动框、底板、净水箱、从动齿轮、传动带、主动齿轮、电机、电池箱、管道板、压电元件、活动盖板、窨井盖和柔性地面层,所述管道板与柔性地面层之间有成排设置的压电元件,所述管道板与柔性地面层均开有槽,所述柔性地面层的槽口内有活动盖板和窨井盖,所述管道板下方有电池箱,所述压电元件通过连接线与电池箱相连,每个窨井盖下方对应两个移动框,所述移动框底部有底板,所述移动框的侧壁有条形槽,所述底板有成排的漏孔,所述净水箱通过固定条插装在对应移动框下方的导轨内,所述净水箱下方有排水口,所述移动框底部两侧各有一对转轴,所述转轴端部有从动齿轮,一侧的从动齿轮两端各对应一个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连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管道板下方,一侧的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上套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内壁有齿,所述传动带内壁的齿与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的齿部相啮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盖板横向截面的长宽大于移动框横向面积的长宽,如果面积过小无法将移动框取出,则不好进行清理。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水箱下方有水箱,待移动框至窨井盖下方,所述水箱的进水口在净水箱的排水口的下方,设置水箱可以用于收集净化后的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所述水箱的进水口的上口为漏斗形,设计为漏斗净化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一侧连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出水口处有龙头,设置龙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放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地面层厚度为5-20cm,柔性地面一般厚为5-20cm。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内有重力感应器,通过重力感应器可以判定移动框内杂物是否满,以便于清理。
本发明一种可自动净化污水清理垃圾的下水道,在窨井盖底部设置可定期移动的移动框,通过电机和传动带进行控制,待移动框垃圾装满就进行移动,移动框底部设置有净水箱可以对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排至水箱,再根据需要进行灌溉,从而可以将城市雨水去污回收利用,并对垃圾杂质进行处理,提高城市雨水利用,解决窨井盖盖堵塞情况,大大提高城市污水排放效率,雨水回收利用以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绿化程度,降低绿化用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框示意图;
具体部件名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7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