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盖结构与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6828.7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3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吴鸿昀;黄士贺;黄河清;王惠真;谢宜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盖结构与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与显示单元组装的背盖结构以及采用前述背盖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若是由平板电脑与主机基座组合而成,大都是将平板电脑直接插接于主机基座的卡槽。由于平板电脑与主机基座的结合仅通过卡槽,因此受力会集中于卡槽内,容易有产品强度与可靠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盖结构,可增加显示单元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采用前述的背盖结构,可具有较佳的结构可靠度。
本发明的背盖结构,用以固定显示单元。背盖结构包括盖体以及框架。盖体包括容纳凹槽与第一卡扣件。框架枢接于盖体,能够相对于盖体闭合或展开。框架包括对应第一卡扣件的第二卡扣件。当显示单元组装于盖体的容纳凹槽内时,框架闭合于盖体且暴露出显示单元的显示面,而第二卡扣件卡扣第一卡扣件,以将显示单元以及框架固定于盖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其中的一者为卡勾,而第一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其中的另一者为卡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盖体还包括第三卡扣件,第三卡扣件与第一卡扣件彼此相对设置。框架还包括对应第三卡扣件的第四卡扣件,且第四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彼此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卡扣件与第四卡扣件其中的一者为卡勾,而第三卡扣件与第四卡扣件其中的另一者为卡槽。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其包括主体、背盖结构以及显示单元。背盖结构枢接于主体,以相对于主体闭合或展开。背盖结构包括盖体以及框架。盖体包括容纳凹槽与第一卡扣件。框架枢接于盖体,能够相对于盖体闭合或展开。框架包括对应第一卡扣件的第二卡扣件。显示单元组装于盖体的容纳凹槽,框架闭合于盖体且暴露出显示单元的显示面,而第二卡扣件卡扣第一卡扣件,以将显示单元以及框架固定于盖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其中的一者为卡勾,而第一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其中的另一者为卡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盖体还包括第三卡扣件,第三卡扣件与第一卡扣件彼此相对设置。框架还包括对应第三卡扣件的第四卡扣件,且第四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彼此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卡扣件与第四卡扣件其中的一者为卡勾,而第三卡扣件与第四卡扣件其中的另一者为卡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盖体还包括电性连接部,配置于容纳凹槽内且电性连接至主体,其中显示单元插接电性连接部且通过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至主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单元为平板电脑。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背盖结构和电子装置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具有枢接于主体的背盖结构,而显示单元是组装于背盖结构上。因此,相较于现有是将平板电脑直接插接于主机基座上而言,本发明的背盖结构可包覆显示单元,以增加显示单元的结构强度,进而可提高整体电子装置的结构可靠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盖结构枢接于一主体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盖结构枢接于主体的背面示意图;
图3至图4为一显示单元组装于图1的背盖结构而构成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背盖结构枢接于一主体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背盖结构枢接于主体的背面示意图。图3至图4为一显示单元组装于图1的背盖结构而构成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先同时参考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背盖结构110适于枢接于主体120上,以相对于主体120闭合或展开。在此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主体120例如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部分,且其上配置有操作元件(例如键盘122或触摸板124等)。背盖结构110例如是通过铰链(hinge)H而枢接至主体120,但并不以此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6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核泄漏探测仪及其探测污染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