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5581.7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6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包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句容市盛达环保净化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10 | 分类号: | B01J20/10;B01J20/20;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吴庭祥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 水质 活性炭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活性炭有很强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功能,而且还具有解毒作用。解毒作用就是利用了其巨大的面积,将毒物吸附在活性炭的微孔中,从而阻止毒物的吸收。同时,活性炭能与多种化学物质结合,从而阻止这些物质的吸收。活性炭吸附是指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量的目的。
常用水处理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剂,膜分离,离子交换,生物处理,絮凝等。这些方法所需材料成本高,效果不理想,适用范围局限性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化工、日化、医药卫生等行业的水质净化,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活性炭70-80份,稀硫酸5-25份,树脂1-8份,碳酸钠0-3份,硅酸钠0.1-5份,分散剂0.05-1份。
进一步的,所述稀硫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浓度为98%的浓硫酸1-25份和水75-99份。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是离子型交换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离子型交换树脂是丙烯酸系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是乙二胺四乙酸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还提供了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S1、将活性炭与稀硫酸混合进行酸化处理,得到酸化的活性炭;
S2、用水冲洗所述酸化的活性炭,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中性;
S3、依次加入交换树脂,硅酸钠,分散剂,搅拌均匀,干燥,塑型即得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塑型是可将活性炭复合材料制成颗粒状或棒状。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广泛应用于化工、日化、医药卫生等行业的水质净化,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活性炭70-75份,稀硫酸5-10份,聚丙烯酸树脂1-5份,碳酸钠0-2份,硅酸钠0.1-3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05-0.08份。
实施例二
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活性炭75-80份,稀硫酸5-25份,聚丙烯酸树脂3-8份,碳酸钠1-3份,硅酸钠3-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05-0.08份。
实施例三
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活性炭75-80份,稀硫酸10-25份,聚丙烯酸树脂5-8份,碳酸钠1-3份,硅酸钠3-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08-1份。
净化水质的活性炭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为:
S1、将活性炭与稀硫酸混合进行酸化处理;
S2、用水冲洗酸化的活性炭,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中性;
S3、依次加入聚丙烯酸树脂,硅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搅拌均匀,干燥,塑型成颗粒状。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句容市盛达环保净化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句容市盛达环保净化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5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