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机房环境智能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3863.3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5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董惠良;王正敏;杜旋;姜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5D27/02;G06K9/34;G06K9/46;G06K9/6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徐金杰 |
地址: | 31000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 机房 环境 智能 调节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机房环境智能调节系统。本发明针对分布式机房体系,建立了用于机房环境智能调节的云端平台,该云端平台能够基于从各个前端机房采集的环境指标监测数据,为各个机房执行环境状态的整体判断,并对机房具有的环境调节手段和设施下达远程控制。这样,一方面能够节约为每个机房分别建设环境综合控制平台的软硬件成本,并且方便实现环境控制标准的统一以及环境控制策略的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云端计算,能够支持采用各种复杂算法实现精细的控制策略,提高环境调节的智能化程度,增加灵活性和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机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机房环境智能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机房内有服务器、通讯设备、网络管理设备、电源等各种重要的电子设施,这些电子设施的实际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与其所在的环境具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保持良好的通信机房环境也有利于保障机房安全、维护机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常用的通信机房环境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温度变化率、空气洁净度、有害气体浓度、噪声等。温度是通信机房设备能够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环境温度过高则加剧集成电路的电漂移和击穿发生概率,损坏电容等电子元件,会增加故障率、缩短使用寿命甚至直接造成设备损毁,机房的服务器、通讯设备、电源等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必需依靠降温措施来抑制环境温度的升高;相反,机房环境温度过低也会给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通信机房的温度变化率应在预定的允许范围内平稳变化;如果温度变化过于剧烈,电子元件容易因热胀冷缩而发生接触不良。机房的相对湿度过高和过低都会给通信设备的运行带来影响,当相对湿度过高时容易造成设备短路,引发接触不良,影响磁性材料的导磁率;相对湿度过低则容易产生和累积静电,给设备的机械运动带来阻碍,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空气洁净度是空气中尘埃颗粒物的含量;因机房内设备长期带电运行,尘埃颗粒物极易吸附在设备的外壳、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之上,会降低电路绝缘性,妨碍设备散热;因此,要求机房内尘埃颗粒物的含量不能超过1-0.75毫克/立方米。机房设备工作过程中电子元件中含有的一些有害物质会缓释挥发出来,从而产生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盐酸、氢氟酸、臭氧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浓度过高会腐蚀设备,而且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产生很严重的慢性不良影响,甚至有安全方面的隐患,故而必须将其保持在允许的含量以内。机房中的计算机组、电源、空调、风扇等设备在工作状态下持续发出声音,机房内的噪声不应超过35dB,否则工作人员长期处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会损害听觉神经,引起情绪烦躁,降低工作效率。
用于维护通信机房合适的工作环境的调节手段主要包括:由各种电子设施或放置电子设施的机柜箱自带独立的控温降温设备,从而对发热量大的电子设施重点实施温度控制;设置机房风扇以调节温度和相对湿度;安装空气净化器以降低尘埃颗粒度和有害气体浓度;通过空调通风系统以整体性地调节全机房的温度、相对湿度、尘埃颗粒度及有害气体浓度;以及,调控电子设备适时进入休眠状态或降低设备工作功率以便降低其发热和噪声。
为了使机房可持续性地、平稳地保持于良好的环境状态,以及考虑到节约能源消耗、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管理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希望能够对机房的各项环境指标进行准确监测,进而根据监测数据对上面介绍的调节手段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对机房环境实现精密、实时、全自动的智能调节。
针对机房环境指标的监测可以利用机房电子设备或机柜自带的环境参数传感器实现,或者在机房空间中专门部署环境参数传感器体系来实现。获得以上环境参数传感器提供的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在现有技术中,对机房环境的智能调节存在以下具体的实现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38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