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售货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2670.6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山上雄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7F13/10 | 分类号: | G07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售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售货机,更具体地说,涉及销售罐装饮料和PET瓶装饮料等各种商品的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这种自动售货机的现有例如图8~图10所示。图8是表示门打开的状态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容库的侧剖视图。图10是示出下部内门的立体图。
在这样的销售罐装饮料和PET瓶装饮料等各种商品的自动售货机中,在前表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的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内部,例如具有两个隔热隔板2分隔而成的3个独立的商品收容库3以左右排列的方式设置。这种商品收容库3是将罐装饮料和PET瓶装饮料等商品维持在期望的温度而收纳的室,具有隔热结构。
在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前表面设有外门4和内门5。外门4用于打开和关闭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前表面开口,内门5打开和关闭商品收容库3的前表面,并将内部商品保持在期望的温度,是在上下方向上分成两部分的、在内部具有隔热体的箱形结构。
上部内门5a的一端被枢轴支承于外门4,另一端与外门4卡合,使得在与外门4打开的同时,打开收纳在商品收容库3中的商品收纳货架6的商品投入口6a以便于商品的投入和补充。下部内门5b的一端枢轴支承于自动售货机主体1,另一端通过下部内门5b上的锁臂5d钩挂在设置于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未图示的闩锁卡合,而在外门4开放时处于关闭状态,能够防止商品收容库3内的冷气或暖气流出,在维护时等根据需要打开。由此,在关闭下部内门5b而仅打开上部内门5a的状态下,能够从商品投入口6a投入和补充商品。在外门4内侧安装有自动售货机的控制部、钱币回收部等。
商品收容库3中收纳有商品投入口6a、商品投入滑道6b、商品收纳货架6、搬出机构7和搬出滑道8。商品收纳货架6是以沿着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用于收纳的部件。搬出机构7设置在商品收纳货架6的下部,逐个地将收纳在商品收纳货架6中的商品组的最下位的商品搬出。搬出滑道8用于将从搬出机构7搬出的商品经由设置于下部内门5b的搬出门5c引导到设置于外门4的商品取出口4a。
制冷剂回路装置10设置在自动售货机的机器室9中。制冷剂回路装置10通过制冷剂管路26适当地连接压缩机21、库外热交换器23、库内热交换器25等构成,制冷剂被密封在制冷剂回路装置10中。
被压缩机21压缩而被设置有库外鼓风机F1的库外热交换器23冷凝的制冷剂,被库内热交换器25蒸发,并从商品收容库3中的库内空气夺取热量来冷却该库内空气。通过驱动设置在内部热交换器25附近的内部鼓风机F2,冷却的库内空气经由后部导管D而在商品收容库3的内部循环,由此收纳于内部储藏室3的商品被循环的库内空气冷却。
在上述自动售货机中,当将商品补充到商品收容库3内的商品收纳货架6时,关闭下部内门5b以不让冷却的库内空气释放,在仅打开上部内门5a的状态下,装有补充商品的纸箱等的商品箱被放置在下部内门5b前的地面上,每次用手从放置在地面上的商品箱中取出数个商品拿到商品投入口6a的高度,从商品投入口6a投入拿起的商品而从商品投入滑道6b补充到商品收纳货架6。
以这种方式,如果在装有补充商品的商品箱所在的位置与商品投入口6a之间存在高度差,则存在以下问题:每次用手取出商品箱中的几个商品而拿到商品投入口6a的高度,并将商品投入到商品投入口6a时,必须进行弯腰的动作,这样频繁的弯腰动作成为作业者的沉重负担,并且商品的补充工作需要很长时间。
为了能够不进行弯腰动作而从商品箱中取出商品,将其投入商品投入口6a中从而补充到商品收纳货架6上,在下部内门5b的前表面上设置能够进行折叠的商品承接件,使得能够放置装有补充商品的商品箱(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此外,为了能够不进行弯腰动作而从商品箱中取出的商品,将其投入商品投入口6a中从而补充到商品收纳货架6上,将能够与商品箱卡合的商品箱卡合部件安装在下部内门5b的前表面上,使得装有补充商品的商品箱能够与商品箱卡合部件卡合(参见例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825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63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2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