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需求的IMA安全验证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2450.3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0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松;汪圆圆;胡军;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53 | 分类号: | G06F21/53;G06F21/57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需求 ima 安全 验证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需求的IMA安全验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系统级危害和安全约束;
步骤二:构建出系统的控制结构图,通过控制结构图找出不安全的控制行为,进而得到系统的安全需求;
步骤三:用SCR模型对安全需求进行建模,对描述不准确的需求进行修改,并用形式化的方法验证需求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所述步骤一具体为,从IMA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找到IMA提供的与分区通信相关的服务,然后找到会导致相关服务失效的危险,确定分区通信的系统级危险,若IMA的分区间通信服务失效,则会导致分区通信系统的系统级危险;
所述分区通信的系统级危险包含,
H1 通道没有正确获取发送进程发送的消息;
H2 通道接收进程没有正确接收通道的消息;
H3 通道分区通信初始化过程出现错误;
进而产生系统级的安全约束:
SC1通道必须要正确获取发送进程发送的消息;
SC2通道接收进程必须正确接收通道的消息;
SC3通道分区通信初始化过程不能出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需求的IMA安全验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含,
2.1基于整个系统的工作方式和系统结构,找出系统的所有独立的组件,分析每个组件在系统中的作用,提取控制动作和反馈动作,构建出控制结构图;
2.2从控制结构图中提取控制动作,从“没有提供所需的安全控制行为”,“提供了不正确的控制行为”,“不正确的时间/顺序”,“停止过快/过慢”四类控制不力的情况出发,分析每个控制动作可能会导致的系统危险,得到不安全的控制行为,并根据不安全的控制动作得出安全约束;
2.3分析不安全控制行为产生原因,原因包含系统缺陷、组件失效、算法缺陷和外界环境干扰;
2.4把提取出的安全约束作为系统的安全需求,提取需求中的变量。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需求的IMA安全验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1具体为,IMA分区通信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化阶段和通信阶段,针对两个不同阶段分别构建控制结构图,以提取不同阶段的安全需求;在构建通信阶段的控制结构图时,先构建通信阶段的流程图,然后在流程图中提取控制动作和反馈动作,找出控制方和被控制方,构建出通信阶段的控制结构图。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需求的IMA安全验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2具体为,从控制结构图中提取控制动作得到分区通信模块14个控制动作,其中初始化阶段4个控制动作,通信阶段10个控制动作,按照STPA方法从“没有提供所需的安全控制行为”、“提供了不正确的控制行为”、“不正确的时间/顺序”、“停止过快/过慢”四类控制不力的情况出发,分析每个控制动作会导致的系统危险,得到不安全的控制行为,通过对14个控制动作的分析,得到70个UCA,其中初始化阶段有16个UCA,通信阶段有54个UCA,识别出不安全控制行为可以转换为有关系统组件行为的安全约束,即得到系统的安全需求,通过对得到的70个UCA的分析,得到分区通信的安全约束。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需求的IMA安全验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含,
3.1根据安全需求,构建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SCR模型,验证安全需求的描述准确性,对描述不准确的需求进行修改;
3.2把建立好的SCR模型在T-VEC工具上进行模拟,进行形式化验证。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需求的IMA安全验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1具体为,提取完安全需求的变量之后,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安全需求用形式化的语言描述,对不明确的安全需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完善,对形式化表述之后的安全需求构建SCR关系表。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需求的IMA安全验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2具体为,把构建好的SCR模型在T-VEC工具上进行模拟,进行形式化验证,确保系统需求各变量和需求间的依赖关系符合系统要求,且需求所描述的系统行为满足安全性,通过T-VEC工具可以自动生成测试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24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