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脚弹片车载充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1841.3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9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秦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朝东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R13/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364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片 车载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调节充电器插头与点烟器连接松紧的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载充电器被广泛应用,并呈现出多功能、便携性、时尚性的特征;车载充电器通常被直接插在汽车点烟器内,通过自身的USB接口或其他输出接口与电子设备连接充电,其被大量使用在各种便携式、手持式设备的锂电池充电领域,诸如手机、PD、PSP、GPS等移动设备。如图1所示,传统的车载充电器利用其插头(即电路板1的下端部分)两侧对称的两个电极弹片3配合插头底端中心的圆柱形电极接头4来与点烟器内壁(或者内壁弹片伸入的侧孔)及底端接触抵紧并通电,为了使电极接头4具有一定的轴向推力,电极接头与电路板往往通过弹簧相连;由于电极弹片3为两块弯曲的薄金属片制成,在多次拔插之后,电极弹片容易变形,导致充电器插入点烟器后松动,电极弹片与点烟器内壁或侧孔挤压接触不良,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充电;此外由于两个电极弹片3分布电路板1的两侧,为保证均能导通电路,两个电极弹片3必须分别与充电电路连接或者是在两个电极弹片3之间连接一根导电线路,该导电线路再与充电电路相连,若两个电极弹片3的其中一个弹片与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产生故障,则将大大降低其可靠性。有鉴于此,亟待设计一种可以牢牢地插在点烟器内的车载充电器,以保证充电器与点烟器之间有效接触,提高充电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四脚弹片车载充电器,该充电器可以牢牢地插在点烟器内,充分保证充电器与点烟器之间有效接触,提高充电器充电时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四脚弹片车载充电器,包括电路板和外壳,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在电路板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伸出外壳的电极弹片,下端中部设有电极接头;还包括对称于电路板设置的分布于电路板下端上下两表面的两块相同弧形导电金属片,在每块弧形导电金属片两端的弦长方向上相向设有导电金属板,其两端之间的圆弧上对称设有两块所述电极弹片,分别位于电路板两面且彼此正对的两块导电金属板通过导电螺栓连为一体,使两块弧形导电金属片隔着电路板形成一个具有四个电极弹片的薄壁圆环,相应地,所述外壳周围设有四个侧孔,所述四个电极弹片均伸出所述侧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接头包括电极触头接头和电极触头,所述电极触头接头和电极触头采用螺纹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触头插入所述电极触头接头内并通过螺纹联接,所述电极触头接头的螺纹孔内设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一端顶住电极触头接头的螺纹孔底部,一端顶住电极触头的插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四个电极弹片周向均布在上述薄壁圆环外侧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四个轴向布置的电极弹片来增加充电器与点烟器之间的接触脚,更好地将充电器固定在点烟器内,保证其与点烟器内壁可靠接触;同时,四个电极弹片与两块弧形导电金属片通过导电螺栓的联接导电,组合成一个可导电的薄壁圆环,避免了原电极弹片之间或与充电电路之间额外导电线路的印刷制作,只需要任何一个电极弹片与点烟器内壁有效接触便可接通充电器的充电线路进行充电,在简化电路结构的同时更增强其充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路板上电极弹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四脚电极弹片安装结构正向视图。
图4为四脚弹片安装结构仰视图。
图5为由电极触头接头和电极触头连接而成的电极接头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电路板1、USB充电接口2、电极弹片3、电极接头4、弧形导电金属片5、弹片弧形部分301、电极触头接头401、电极触头402、导电金属板501、导电螺栓5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朝东,未经秦朝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18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