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絮凝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1098.1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7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曾振国;季献华;李武林;李宽;王辰;刘琴琴;管小江;张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4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絮凝 脱硫 废水 排放 预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行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厂脱硫废水及其他高盐度、高硬度工业废水的零排放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法产生的脱硫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Cl-、SO42-、Na+、Ca2+、Mg2+,是典型的高盐、高硬度废水。
目前,国内外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大多采用“预处理+蒸发结晶”工艺路线,部分项目为了减少蒸发量,在预处理后采用膜浓缩,以减少蒸发负荷。为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不论采用何种浓缩和结晶工艺,都需要对进水进行软化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中污泥产出量约占进水质量流量的6%~13%,传统的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中,为了增强污泥的沉淀性能,需要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由于污泥量较大,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量也随之增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加药费用达到5~12元/吨废水。
由于脱硫废水中富含多种无机盐离子,软化预处理过程投加的软化药剂又会改变废水的酸碱特性,混凝剂和助凝剂在复杂多变的水质中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只能通过投加过量混凝剂和助凝剂才能达到预期的澄清效果。过量投加的助凝剂提高了废水粘度,导致后续超滤和反渗透易堵塞和蒸发过程起泡严重、传热系数降低,影响后续深度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电子絮凝的氧化作用,处理后的脱硫废水COD降低至50mg/L以下,可替代传统的曝气氧化或氧化剂氧化等降低COD的处理工艺。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子絮凝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脱硫废水首先在原水池中缓存、均质,然后泵送至电子絮凝器;
2)在电子絮凝器中,脱硫废水中的颗粒物在电场作用下凝聚,细小的微粒逐渐形成大颗粒,并使废水中颗粒物持续负载电荷,使电子絮凝效应持续作用于后续软化过程中析出的颗粒物;
3)在电子絮凝器的氧化作用下,脱硫废水COD得以降低;
4)电子絮凝器产水进入化学软化工艺段,可采用多种化学软化工艺;电子絮凝器与各种化学软化工艺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对各种化学软化工艺的析出沉淀物均有良好的凝聚作用;
5)经化学软化后的脱硫废水进入澄清-排泥工艺,上清液进入清水池,污泥外运处置。
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出水COD指标不高于50mg/L。
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化学软化工艺包括石灰纯碱软化法、双碱软化法、石灰烟道气软化法或石灰-纯碱-烧碱软化法。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电子絮凝器替代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设备并免除加药成本,电子絮凝器电力消耗0.25~0.5kW/吨废水,运行成本低于传统加药工艺。
2)通过电子絮凝的氧化作用,处理后的脱硫废水COD降低至50mg/L以下,可替代传统的曝气氧化或氧化剂氧化等降低COD的处理工艺。
3)通过电子絮凝器处理的脱硫废水,粘度不会升高,有利于后续膜处理和蒸发结晶工艺稳定运行。
4)电子絮凝器具有在宽泛的进水条件(包括含盐量、pH值、含固量等)下稳定运行的能力,避免了传统加药絮凝由于水质差异导致的絮凝效果不理想。
5)电子絮凝器为全自动、无人值守运行,不需人工配药,减轻运行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子絮凝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脱硫废水首先在原水池中缓存、均质,然后泵送至电子絮凝器;
2)在电子絮凝器中,脱硫废水中的颗粒物在电场作用下凝聚,细小的微粒逐渐形成大颗粒,并使废水中颗粒物持续负载电荷,使电子絮凝效应持续作用于后续软化过程中析出的颗粒物;
3)在电子絮凝器的氧化作用下,脱硫废水COD得以降低,出水COD指标不高于50mg/L;
4)电子絮凝器产水进入化学软化工艺段,可采用多种化学软化工艺,化学软化工艺包括石灰纯碱软化法、双碱软化法、石灰烟道气软化法或石灰-纯碱-烧碱软化法;电子絮凝器与各种化学软化工艺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对各种化学软化工艺的析出沉淀物均有良好的凝聚作用;
5)经化学软化后的脱硫废水进入澄清-排泥工艺,上清液进入清水池,污泥外运处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1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芯棒防注射损伤注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