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古琴面板三维曲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0040.5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5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致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致俭 |
主分类号: | G10D3/06 | 分类号: | G10D3/06;G10D3/10;G10D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成春荣;竺云 |
地址: | 2019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古琴 面板 三维 曲面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琴面板三维曲面结构,包括古琴面板以及架设于古琴面板上的琴弦和岳山,岳山垂直架设在承露部之前且具有对应于琴弦的弦眼,琴弦包括1~7弦且分别从龙龈部延伸至岳山并通过弦眼固定;1~7弦从龙龈部向岳山延伸,且经过古琴面板的四徽所在的垂直于古琴面板的平面内向上延伸7.1~7.3mm的位置,直到与岳山凸出于古琴面板的部分相接触,接触的高度即为岳山的高度;四徽与龙龈部之间的表面下凹且下凹距离为1.2~1.3mm。该古琴面板即不抗指又能够消除煞音拍板的现象,并且提供一种确定岳山与古琴面板装配关系的方案,进而最大程度的在改善古琴音效的基础上保证古琴外观的协调性与美学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拨乐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即不抗指又能够消除煞音的古琴三维曲面结构。
背景技术
古琴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乐器之一,代表了中国的传统音乐。古琴的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且余音悠扬,时人盛赞“清如溅玉,颤若龙吟”,反映了古琴音色之美。
古琴的结构包括面板和底板,以及相应的发声构造。琴弦被弹拨时能够拍打面板引起面板的振动,从而进一步引起由面板和底板构成的共鸣器装置的振动,使得琴弦的弦音通过共鸣器装置放大并在空气中传播。通常古琴在弹奏时会出现“煞音拍板”的现象,即琴弦在振动过程中拍打到琴面发出了沙沙的声音,这极大地影响了古琴音色和演奏效果。古琴的琴面有呈水平的、有呈微微下凹的、也有呈水平但微微上凸的,其尺寸并没有准确的数值进行表示,通常通过手感确定古琴的琴面的结构,但通常不能获得完美的音效。(左手按弦时感到有点吃力就是指抗。琴弦离面不可过高,琴弦过高叫做指抗,会影响弹琴方法甚至累坏手指)
而且,琴弦的距离古琴面板的过高,又会出现“抗指”现象,会影响琴师的指法甚至累坏手指,因此希望提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古琴面板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弹奏时古琴煞音或拍板的古琴三维曲面结构,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尺寸数值以获得古琴音效的最佳效果,使得听众具有完美的视听体验。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古琴面板三维曲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古琴面板以及架设于所述古琴面板上的琴弦和岳山,所述岳山垂直架设在承露部之前并且具有对应于所述琴弦的弦眼,所述琴弦包括1~7弦且分别从龙龈部延伸至所述岳山并通过弦眼固定;
所述1~7弦从所述龙龈部向所述岳山延伸,且经过所述古琴面板的四徽向上延伸7.1~7.3mm的位置,直到与所述岳山凸出于所述古琴面板的部分相接触,所述接触的高度即为所述岳山的高度;
所述四徽与所述龙龈部之间的表面相对于所述四徽与所述龙龈部之间的连线下凹,并且最大下凹距离为1.2~1.3mm。
优选地,所述四徽与所述岳山之间的表面为向所述岳山下方倾斜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四徽与所述岳山之间的表面不高于所述四徽与所述龙龈部之间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下凹距离的公差是±0.1mm;所述琴弦距离所述四徽的高度的公差是±0.1mm。
优选地,所述弦眼的位置低于所述岳山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弦眼布置于所述岳山顶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四徽与所述龙龈部之间的表面的中间段下凹,且下凹1.3mm;所述1~7弦从所述龙龈部向所述岳山延伸,且经过所述古琴面板的四徽所在的垂直于所述古琴面板的平面内向上延伸7.2mm的位置。
所述古琴面板设有卡槽,所述岳山通过嵌入所述卡槽来垂直固定于所述古琴面板上且位于所述承露部之前。
优选地,所述下凹距离不低于1.2mm且不高于1.4mm,所述琴弦距离所述四徽的高度不低于7.1mm不超过7.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致俭,未经杨致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0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