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淋洗修复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9780.7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鹏;顾群;崔双超;杨乐巍;刘鹏;闫利刚;丁浩然;谢方文;张岳;田德金;贺乾嘉;李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曹治丽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6号院***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淋洗 修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土壤淋洗修复系统及方法,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按顺序包括:破碎筛分模块;进料造浆模块;淋洗分粒径模块;水处理模块;泥浆脱水模块;供水模块;中控室模块;所述进料造浆模块运行工序前设有包含筛网孔径为30mm‑60mm筛子的破碎筛分模块;所述淋洗分粒径模块通过高压喷淋系统水力切割及振动电机机械振动实现污染土壤7级湿法筛分及淋洗,以保证出料的清洁和可回收性;所述泥浆脱水模块设有干化车间,用于防止雨水淋湿脱水泥饼、保证泥饼的后续干化以及控制泥饼中污染物二次污染问题。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进料粒径不均匀筛网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解决了淋洗脱水泥饼贮存、后续干化及污染物二次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涉及针对粗颗粒含量较高的污染土壤淋洗修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占据市区优越位置的一些化工、钢铁、机械等工业企业,纷纷易地、搬迁改造。然企业搬迁后的场地所遗留的重金属、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物等已经成为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隐患,因此城市人居环境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开展风险评估与土壤的修复治理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基于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及减量化的修复理念,利用水或其他淋洗剂,通过螯合、沉淀等作用,分离污染土壤轻/重组分(按颗粒粗细进行粒径分级)或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移至液相,再对含污染物的淋洗液进行水处理的技术。土壤淋洗修复技术按处置方式分为原位淋洗修复技术和异位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在加拿大、美国及日本等国家具有较多的应用案例,原位淋洗技术由于会受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技术水平成熟度及工程实施难度等条件限制,因此很少应用到工程项目中,而异位淋洗技术因其操作的可控性和技术的成熟度则更多的应用于工程项目。
异位土壤淋洗在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一些小试、中试及工程化应用,中国专利文献CN 104014583 A公开了一种基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和重金属浓缩化方法及其设备,该系统通过投加淋洗剂淋洗污染土壤,但添加淋洗剂不但会造成修复成本的增加,还会造成淋洗土壤的二次污染以及淋洗粒料资源化利用受限。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 104475441A公开了一种基于减量浓缩设计理念的土壤淋洗修复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四大模块单元:进料筛分单元、矿洗单元、污泥脱水单元、以及尾端的污水处理回用单元,该系统通过淋洗将粗颗粒表面的污染物洗脱、转移浓缩至压滤后的泥饼中,可实现污染土壤中含污细粒与砾石、砂砾等粗颗粒的有效分离,解决了使用淋洗剂造成修复成本增加和二次污染问题,然对于粘性土质,容易在三级筛淋洗筛分时筛除结块的粘性团状污染土,且容易造成筛网的堵塞,同时还会导致雨季停工、雨水淋湿脱水泥饼以及粉尘和污染物的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进料粒径不均匀筛网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解决了污染土壤预处理污染物二次污染以及淋洗脱水泥饼贮存、后续干化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土壤淋洗修复系统及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壤淋洗修复系统,按顺序包括如下模块:
破碎筛分模块:用于淋洗土壤的前处理;
进料造浆模块用于进料污染土壤的造浆便于后续污染土壤的淋洗及减量化;
淋洗分粒径模块,以淋洗回收不同粒径的清洁土壤从而实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量的减量化;
水处理模块,用于净化淋洗水作为系统内循环水及泥水分离;
泥浆脱水模块,用于将淋洗后所得泥浆脱水;
供水模块,用于为所述淋洗系统提供水源;
中控室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修复系统及对现场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97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