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特殊人群电子监护手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7874.0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5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许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大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5/024 | 分类号: | A61B5/024;H02J7/00;A61B5/11;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辉,汪治兴 |
地址: | 532399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充电 特殊人群 电子 监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殊人群监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特殊人群电子监护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达,医疗技术领域迎来了大变革,传统的护理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特殊人群的监护一直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存在身体问题的特殊人群难以独自照顾自己,需要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实时的监护,成本极大,例如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老人已达2亿多,当老人遇到疾病、摔倒、火灾等意外状况时,如果身边没有监护人员,极易造成悲剧,而现实的背景很多老人子女在外,经济拮据,难以支付高昂的人工监护费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同样,幼儿、智障人群、残疾人员都存在着上述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特殊人群监护器种类有很多,主要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和远程定位技术来实现对老人的远程智慧监护,传统的监护设备不仅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老人随时携带不方便,在申请号为CN 106157524 A的中国专利中,给出了一种空巢老人智慧监护系统,虽然可以对老人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还能在老人失去意识的时候发出报警信号,但是其功能单一,而且实用性比较差。
基于此,一种便捷的,成本低、方便实用的特殊人群监护系统亟待被开发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特殊人群电子监护手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特殊人群电子监护手环,包括手环外壳和无线充电线圈L,所述手环外壳安装有手环衔接扣,所述手环外壳表面设有紧急救助按钮,在手环外壳的内表面安装有心率传感器;
所述无线充电线圈L与无线充电线控制装置电连接,无线充电线控制装置与锂电池电连接,无线充电控制装置将电磁感应到的磁能转化成为电能并存储在锂电池中;
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通过熔断丝分别连接有GPRS发送板、心率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MCU;所述MCU通过电路板布线分别连接GPRS发射板、心率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芯片电源输入端连接有稳压芯片,在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引出水平加速度信号引脚和竖直加速度信号引脚,且水平加速度信号引脚和竖直加速度信号引脚分别与MCU连接,所述MCU接收心率传感器检测到的脉搏信号、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空间加速度信号,加以处理后,通过GPRS发射板发出信号;
所述无线充电线控制装置包括无线充电线圈L,所述无线充电线圈L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的一端、电容C的一端连接,无线充电线圈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的另一端、电容C的一端、二极管D的一端、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的号管脚、电阻R的一端和电容C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的另一端、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的号管脚和电阻R的一端连接,所述R的另一端与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的号管脚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的号管脚分别与二极管D的另一端和电感L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的一端和电容C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的号管脚分别与电阻R的另一端和电阻R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用MMA7361系列的三轴加速度计。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L2的直径为9cm,线圈匝数为16匝。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1采用的是由芯科泰电子生产的型号为T3186的无线充电接收IC。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耐压值为30V,最大通过电流为200mA,所述电容C1的容值为10uf,电容C2的容值为10uf,电容C3的容值为27nf,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80K,电阻R2的阻值为6.2K,电阻R3的阻值为2K。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充电线控制装置的输出正负极分别接到锂电池的正负极两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MCU采用体积小巧的STM32F103系列微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大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未经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大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7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层房屋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机构
- 下一篇:用于转体滑道的轨道板校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