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芯渗灌系统及多芯渗灌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7208.7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4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中;齐青青;乔鹏帅;刘发;贾琪璟;孔德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效率用水农业节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渗罐功能和防止管道堵塞的多芯渗灌系统。
背景技术:
节水灌溉是我国农业发展必然趋势。为进一步加速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农业部《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在东北、西北、华北、西南、设施农业和果园六大区域,以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蔬菜、果树六大作物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新增8000万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十三五时期水肥一体化将全面发力。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它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更是水肥一体化主要灌水技术之一。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这一灌溉方法是以低压管道输水,再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因此,渗灌可以看作是滴灌的一种特殊形式,又被称为地下滴灌。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渗灌技术具有节水、省地、省工、低能耗等优点,成为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主要措施。
现有渗灌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位于渗罐输出的末端各支管很容易出现堵塞问题,在每次停机的瞬间,管路会形成反向倒吸问题,反向倒吸形成的负压会造成支管的渗流口泥浆被吸入支管内,干燥后造成支管的渗流口堵塞,影响进一步使用。而且现有渗罐领域中采用的支管渗罐方式,属于多点渗罐,仍然存在渗罐不均匀不重复问题。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灌溉用水的硬度达不到标准,现有普通用的渗罐支管因微生物的滋长也容易引发拥堵,引起流量的变化,导致出水量不均匀,其至堵塞,造成灌溉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管道灌溉系统中渗罐输出末端的各支管会受反向倒吸压力影响容易灌入泥浆造成堵塞问题,提供一种多芯渗灌系统及多芯渗灌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芯渗灌带,包括下弧形板(带)和上拱板(带),两者之间相扣固定为一体,在两者对接的边缘形成长条渗流缝,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内腔,在拱形内腔中填充有纤维层。
所述纤维层包括细纤维层和粗纤维层,粗纤维层位于拱形内腔的中部,细纤维层围绕粗纤维层分布,并延伸至长条渗流缝口。所述下弧形板的宽度大于上拱板的宽度。
在下弧形板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插孔,在上拱板的边缘设置有支撑插头,各支撑插头分别插固于对应的定位插孔内。
多芯渗灌带的端部设置有对接套头,在对接套头上还设置有固定带。
所述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为硬直板材,或者,为具有一定支撑性和弯折性的柔韧板材。
一种多芯渗灌系统,蓄水池内的储水通过过滤装置后依次经过主管及多根支管向地层内渗灌,每根支管分别设置渗流孔,以及在相关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支管为多芯渗灌带,所述多芯渗灌带包括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两者之间相扣固定在一起,在两者对接的边缘形成渗流缝,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内腔,在拱形内腔中填充有纤维层。例如采用碳纤维。
在所述主管与多芯渗灌带之间通过短支管连接,多芯渗灌带通过对接套头密封连接短支管。在各短支管上首端分别安装有限流阀。
所述蓄水池底部的出水口上侧设置有粗滤装置,蓄水池的出水口依次经过阀门和过滤器后与主管连通,在主管上游设置肥料罐。
所述纤维层包括细纤维层和粗纤维层,粗纤维层位于拱形内腔的中部,细纤维层围绕粗纤维层分布,并延伸至渗流缝口;位于多芯渗灌带的拱形内腔通过对接套头密封链接短支管;在下弧形板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插孔,在上拱板的边缘设置有支撑插头,各支撑插头分别插固于对应的定位插孔内。所述各多芯渗灌带的外侧包裹一层过滤网。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下弧形板和上拱板形成过水通道,再利用纤维层进行含水和导流作用,能够在渗灌末端将水流变为缓慢渗透,具有渗灌均匀充分的问题,能够防倒吸及稳流水压的功能,解决渗灌管路中产生负压而吸入杂物堵塞管路,从而提高渗灌效果,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其结构合理,成本低,使用效果好,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芯渗罐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多芯渗罐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支管与多芯渗罐带对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72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氧抗堵塞渗灌系统和抗堵塞渗灌结构
- 下一篇:一种液体食品检测取样收集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