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流仓库挡土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6503.0 | 申请日: | 2017-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彭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流 仓库 挡土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仓库挡土墙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不断扩展,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作为物流业的中转站——物流仓库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城市快速兴建。因为物流仓储只作为短期存储之用,货物流动性很大,为了方便装卸货物,室内地坪通常比室外地面高出1.3m左右,这样集卡车箱高度基本和仓库内地面齐平,叉车可以直接在车厢和仓库内装运货物,不需要上下坡运货,提高中转速度。正是由于物流仓库的这种专门需求,在仓库卸货面需要设置一面挡土墙。
传统挡土墙的结构多为在挡土墙的下方固定垫层,在挡土墙的纵向固定混凝聚基础短桩,设计时通常只是根据挡土墙的受力状态,将挡土墙简化为边界简支或者嵌固的悬臂梁模型便于结构设计。然而由于物流仓储挡土墙受力的特殊性,不进行有限元分析,简单的简化成二维杆系模型有所欠缺,而且这种结构的挡土墙,传力路径长,内力大,需要的混凝土基础短桩内的钢筋数量多,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型的物流仓库挡土墙结构,简化计算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流仓库挡土墙结构,改变了传力路径,可以显著的减小挡土墙弯矩,传统的不设置地梁的挡土墙结构,主要靠两侧混凝土基础短桩作为支撑,挡土墙以水平钢筋为主要受力筋,即以长边弯曲为主,而本发明的底部的地梁将挡土墙由长边受力方式变为短边受力,传力路径最短,与不设置该地梁相比可以显著减小挡土墙内力,而且设置地梁后挡土墙受力明确,可以简化成传统的二维杆系模型计算,方便设计人员快速计算挡土墙配筋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物流仓库挡土墙结构,包括挡土墙、基础短桩、地梁和地垫,所述物流仓库的室内的地坪与其室外的基础地面之间具有高度差,在所述基础地面与所述地坪之间形成所述挡土墙,所述挡土墙垂直于所述室内的地坪和室外的基础地面,且所述挡土墙的上端面与所述地坪平齐,所述挡土墙的下部深入所述基础地面内部,所述挡土墙内具有若干水平钢筋和若干竖向钢筋,所述挡土墙的正下方固定有所述地梁,所述地梁的下方设有所述地垫,所述地梁和所述地垫皆与所述挡土墙等长;
所述基础短桩沿所述挡土墙的长度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根,所述基础短桩平行于所述挡土墙的高度方向,所述基础短桩与所述挡土墙等高;
所述挡土墙的高度为2.1-3m且宽度为250-400mm,所述地梁的高度为所述挡土墙的宽度的1.5-2倍,所述地梁的宽度为所述挡土墙的宽度的2-2.5倍。
进一步地说,所述挡土墙的高度为2.1-2.4m且宽度为250-300mm,所述地梁的高度为所述挡土墙的宽度的1.5-1.8倍,所述地梁的宽度为所述挡土墙的宽度的2-2.2倍。
进一步地说,所述物流仓库的室内的地坪与其室外的基础地面之间具有的高度差为1.3m,所述挡土墙的高度为2.1m且宽度为300mm,所述地梁的高度为500mm,所述地梁的宽度为70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基础短桩沿所述挡土墙的长度方向每隔12m设置一根。
进一步地说,所述地梁的宽度小于所述地垫的宽度。
进一步地说,所述基础短桩为混凝土基础短桩,且所述基础短桩的横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挡土墙底部设置一道地梁,改变了传力路径,可以显著的减小挡土墙弯矩,传统的不设置地梁的挡土墙结构,主要靠两侧混凝土基础短桩作为支撑,挡土墙以水平钢筋为主要受力筋,即以长边弯曲为主,而本发明底部地梁将挡土墙由长边受力方式变为短边受力,传力路径最短,与不设置该地梁相比可以显著减小挡土墙墙内力,而且设置地梁后挡土墙受力明确,可以简化成传统的二维杆系模型计算,方便设计人员快速计算挡土墙配筋的情况;
更佳的是,因为设置了地梁改变了挡土墙的受力状态,两侧基础短桩不再作为主要受力边,短桩配筋也可以减少;
且本发明的挡土墙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计算结果分别与简化为底端固定和底端固定上端自由的挡土墙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传力路径明确,方便工程设计人员简化计算,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挡土墙在两阶段的内力无显著变化,按照正常使用阶段计算结果配筋的挡土墙,可以满足施工阶段受力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比较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6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口信息人像比对系统关键性能指标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搜索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