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请求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4046.1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7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冷镇宇;张欢;熊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875 | 分类号: | H04L12/875;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时林;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请求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请求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第一请求和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为第一发送端在第一发送时刻发送的请求,所述第二请求为所述第一发送端在第二发送时刻发送的请求,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第一应用程序生成的不同的请求;所述接收端获取所述第一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刻;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刻的时序处理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刻的时序与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的处理顺序相同。从而可以减小同一个应用生成的不同请求的时延波动,增强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例如,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请求的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路径包括网络和存储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存在一个请求队列,该请求队列中的请求按照某种次序被处理。
当前,服务器接收到不同的请求时按照先来先服务(first come first service,FCFS)的原则对请求进行处理,即,服务器记录请求到达服务器的时刻,并优先处理到达服务器的时刻较早的请求。
由于网络和磁盘IO的服务时间抖动以及排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请求在各个阶段均会存在一定的延迟,若按照FCFS的原则对同一个应用生成的不同请求进行处理时,当一个请求在某个阶段的延迟较高时,则该请求在后续阶段的延迟会越来越高,形成长尾延迟(long tail latency),导致该应用的不同请求之间时延波动增大,对该应用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处理请求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小同一个应用生成的不同请求的时延波动,增强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请求的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第一发请求和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为第一发送端在第一发送时刻发送的请求,所述第二请求为所述第一发送端在第二发送时刻发送的请求,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为第一应用程序生成的不同的请求;所述接收端获取所述第一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刻;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刻的时序处理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刻的时序与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的处理顺序相同。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接收端优先处理同一个应用生成的不同请求中发送时刻较早的请求,能够减小同一个应用生成的不同请求的时延波动,增强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刻的时序处理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包括: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刻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刻的时序将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在请求队列中的第一顺序调整为第二顺序,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按照所述第一顺序位于所述第二请求之后,所述第一请求按照所述第二顺序位于所述第二请求之前,所述第一顺序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一到达时刻以及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到达时刻的时序确定的,所述第二顺序是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刻以及所述第二发送时刻的时序确定的,所述第一发送时刻早于所述第二发送时刻,所述第一到达时刻晚于第二到达时刻,所述第一到达时刻为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第一请求的时刻,所述第二到达时刻为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第二请求的时刻;所述接收端按照所述第二顺序处理所述第一发送请求和所述第二发送请求。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接收端可以根据请求在队列中的位置调整请求的待处理顺序。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端接收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为根据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不同的第二应用程序生成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三请求的第三到达时刻晚于所述第一到达时刻,所述第三请求在所述请求队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请求在所述请求队列中的位置之后;所述接收端在处理所述第一请求以及所述第二请求之后处理所述第三请求。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保证不同应用生成的请求被处理时的时延公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4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