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的锻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43360.8 | 申请日: | 2017-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4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姜银方;王科委;康志强;姜文帆;沙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K3/00 | 分类号: | B21K3/00;B21K27/00;B21J5/02;B21J13/02;B21J5/00;C21D1/28;C21D1/25;C21D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制 双金属 裂解 连杆 锻造 方法 | ||
1.一种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铸造工艺制备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的铸坯,其铸坯由连杆体(1)、裂解区(2)和连杆盖(3)组成,其中所述裂解区(2)材料设为裂解材料,在所述连杆体(1)和连杆盖(3)之间;所述连杆体(1)和连杆盖(3)材料设为主体材料;所述主体材料为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所述的裂解材料为含碳量在0.7%~1.2%的高碳合金钢,其金相组织为退火状态的球状珠光体组织;
S2:对铸坯进行正火处理,用于消除裂解材料及界面区域内的网状渗碳体,且促进双金属界面形成连续的扩散层;
S3:将铸坯进行锻造,通过锻模上设桥口控制裂解材料的流动;
S4:清理锻件表面毛刺,并抛丸处理;
S5:对锻件调质处理,使连杆的力学性能达到要求,且保证裂解材料的裂解脆性;
S6:开设裂解槽、裂解、重装,最终得到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裂解材料的厚度为2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如下:
S11:制造砂型模壳;
S12:将裂解材料的预热温度为500℃后,插入砂型模壳中的裂解区(2)位置;
S13:浇铸主体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正火处理具体如下:
S21:将铸坯加热到800℃~820℃;
S22:保温6~10小时,用以促进主体材料和裂解材料在连杆体(1)与裂解区(2)的界面以及裂解区(2)与连杆盖(3)的界面处元素相互扩散,形成连续的扩散层,增强界面的结合性能,防止后续锻造开裂;
S23:空冷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锻造条件为:始锻温度为1100℃,终锻温度为800℃;铸坯锻造前后的高度的总锻造比为1.5~3.0;锻造工序分为制坯、预锻和终锻,其中铸坯预锻高度的锻造比占总锻造比的60%~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锻工序的锻模在锻件的四周设有裂解区桥口(8)和连杆区桥口(9),其中所述裂解区桥口(8)在裂解区(2)中心线的两侧;所述裂解区桥口(8)高度是连杆区桥口(9)高度的2~3倍,用于以减小金属流动阻力,引导金属在终锻时向中间裂解区(2)两侧的仓部流动,控制裂解材料的位置,并防止锻造时引起界面开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双金属裂解连杆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的调质处理为亚稳淬火加高温回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336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杆箱的辅助连接装置
- 下一篇:可配置于行李箱的移动床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