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耳多糖提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3322.2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5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光耀;闫林林;李若达;周凯强;谢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耳 多糖 提取 新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耳多糖提取的新方法:选用的银耳干品,经超微粉碎、乙醇脱色除杂后,利用低温水进行浸提,得到冷水可溶的多糖浸提液和冷水不溶的银耳残渣;冷水可溶的多糖浸提液浓缩后,加入sevage试剂除去蛋白,再加入季铵盐溶液至络合沉淀,沉淀物溶解于氯化钠溶液中,除去不溶物,浓缩、醇沉、离心、洗涤和干燥后,得到水溶性高分子量银耳多糖,可作天然保湿材料或替代透明质酸,用于美容化妆品和生物医药领域;冷水不溶的银耳残渣,仍含有大量热水可溶多糖和不溶性胶质多糖,干燥和粉碎后,得到粉末状银耳残渣,可作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或普通食品的添加剂。本发明利用超微粉碎和低温水浸提组合技术,优化冷水可溶和冷水不溶多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方法,尤其是一种银耳多糖提取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深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药食两用菌,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等功效,在古代属于名贵补品。银耳多糖是银耳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具有优异的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抗病毒、抗肿瘤、抗溃疡、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等生理作用,而且具有超强的保水性和很好的成膜性,作为天然保湿剂应用在化妆品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银耳大多数是未经加工的银耳干品,其营养成分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小,银耳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无法体现。因此,如何合理利用银耳资源,研究银耳多糖的高效提取方法,采用更加经济实惠的技术手段,为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化妆品、生物医药等行业提供高品质的银耳多糖,是银耳精深加工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银耳多糖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主链由甘露糖以α-(1-3)糖苷键连接组成,主链的2,4,6位上连接有葡萄糖、木糖、岩藻糖及普通糖醛酸等残基组成的侧链,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目前,食用菌多糖的研究和利用的报道不断增多,多糖的生物活性和保湿效果与其分子量大小有很大的相关性,如:(1)分子量在3~5kDa左右多糖,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2)分子量在10~100kDa之间多糖,具有消炎的作用;(3)分子量在30kDa以上多糖,具有抗肿瘤的作用;(4)分子量在1,000~5,000kDa之间多糖,具有超强保水性能,但其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溶于水。因此,选择适宜分子量的银耳多糖和提高银耳多糖的水溶性能够增加银耳多糖的生物活性和保湿效果,尤其是用于美容化妆品和生物医药领域。
银耳多糖的制备一般采用提取和精制的方法,即先从银耳子实体提取粗多糖,再对获得的粗多糖进行提纯精制。传统提取方法是热水浸提法,主要是针对胞外多糖进行提取,而胞壁多糖的提取量是非常有限的,存在着提取率低、耗时、造成了资源浪费等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酶解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微粉碎法和亚临界水萃取法等新兴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耳多糖的提取率。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546381.3)一种采用亚临界水萃取-热水浸提两步法提取银耳多糖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第一步采用较低固液比的亚临界水萃取银耳多糖,利用亚临界水具有良好的渗透与溶解能力,使胞壁多糖与亚临界水充分接触和溶出,第二步采用较高固液比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和浸出银耳多糖,同时利用亚临界水具有很高的热能,加热去离子水的浸提温度,提高银耳多糖的提取得率。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796766.5)一种银耳胞内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酶解、超声波提取、乙醇沉淀得到银耳多糖粗提物,银耳多糖粗提物再经过超声波溶解、D101树脂柱层析、DEAE纤维素树脂分离、得到纯化的银耳多糖;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336334.0)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超微粉碎、超声波辅助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e试剂脱蛋白、双氧水脱色、冷冻干燥,得到所需的银耳多糖。然而,银耳多糖的分子量大小及其水溶性与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有着较大的关系,在银耳多糖的提取和精制过程中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银耳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很广,即使采用相同的银耳原料,提取或精制方法的不同,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直接影响到银耳多糖的产量、品质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3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