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1980.8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3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霆;赵欢;朱健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林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3/52;H01R13/648;H01R4/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2 | 代理人: | 丁敬伟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外壳和与插座外壳密闭盖合的插头外壳;插座外壳包括插座外壳底壁和自插座外壳底壁的外缘向插头外壳延伸的插座外壳侧壁,插座外壳底壁与插座外壳侧壁围成插座外壳容置腔,插座外壳容置腔内设有插座端子;插头外壳包括插头外壳顶壁和自插头外壳顶壁的外缘向插座外壳延伸的插头外壳侧壁,插头外壳顶壁与插头外壳侧壁围成插头外壳容置腔,插头外壳容置腔内设有插头端子;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固连接;插头外壳侧壁连有一与插头外壳容置腔连通的圆筒,圆筒的内安装有屏蔽环、屏蔽弹圈和线缆密封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便于电缆线的安装操作,有效提高了组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电连接器作为一种传输电流、数字信号、音频信号及图像信号等的连接装置已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电连接器在连接形式上大概分为公、母两种连接器。但随着产业的进步,为满足不同的产品、不同功能及不同传输性能的要求,更多种类的电连接器应运而生。
现有大电流连接分为两类,一种为快插式连接,有插头与插座,插头与插座内各设一端子,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为弹性接触,为保证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接触可靠,同时满足防水与屏蔽功能,插头外壳、插座外壳、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结构设计复杂。
另一种为锁螺丝式连接,有一固定铜排,线缆连接外接有一线耳端子,线耳端子与铜排用螺丝锁紧,这种需现场安装连接,当产品也需防水与屏蔽等功能时,现场需处理防水与屏蔽网功能,安装非常复杂,不能实现流水作业。
现有电连接器包括插座与插头,插头与插座内部分别有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电连接器在使用时,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需要接触后以使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电性导通。
然而,当电连接器为保证插头与插座内部的端子接触可靠、同时满足防水、屏蔽等要求,由于其电连接器结构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电缆线安装操作不便,影响组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旨在连接简单可靠,同时便于电缆线的安装操作,以提高组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外壳以及与所述插座外壳密闭盖合的插头外壳;所述插座外壳包括插座外壳底壁和自所述插座外壳底壁的外缘向所述插头外壳延伸的插座外壳侧壁,所述插座外壳底壁与所述插座外壳侧壁合围形成插座外壳容置腔,所述插座外壳容置腔内设有插座铜排端子;所述插头外壳包括插头外壳顶壁和自所述插头外壳顶壁的外缘向所述插座外壳延伸的插头外壳侧壁,所述插头外壳顶壁与所述插头外壳侧壁合围形成插头外壳容置腔,所述插头外壳容置腔内设有插头线耳端子;所述插座铜排端子与所述插头线耳端子通过螺接件紧固连接;
所述插头外壳侧壁还连接有一与所述插头外壳容置腔连通的圆筒,所述圆筒为两端贯穿的中空结构;所述圆筒的内壁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安装有屏蔽环和屏蔽弹圈,所述屏蔽弹圈套接于屏蔽环之外,所述圆筒的内壁面还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安装有线缆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背离所述插头外壳的一侧;
所述插头外壳侧壁具有一圆弧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圆筒呈相对设置,所述插座外壳侧壁具有一圆弧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接合。
优选地,所述插座外壳为一矩形的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包括一矩形的插座外壳底壁和自所述插座外壳底壁的外缘向所述插头外壳延伸的4个插座外壳侧壁,所述4个插座外壳侧壁中有两个长边的、呈相对设置的长边插座外壳侧壁和两个短边的、呈相对设置的短边插座外壳侧壁,所述两个短边插座外壳侧壁中,其中一个短边插座外壳侧壁具有所述第一凸起,另一个短边插座外壳侧壁具有一圆弧形的第二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林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林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19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