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卵巢囊肿的内服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7571.0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6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邓泽潭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泽潭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35/00;A61K3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服中药 妇女卵巢囊肿 治疗卵巢囊肿 无毒副作用 当归 比例配比 服用方便 空心胶囊 清洗烘干 中药原料 海藻 白芥子 炒白芍 凌霄花 铁树叶 土蟞虫 重量份 分装 目筛 南星 配伍 三棱 水蛭 药粉 莪术 虻虫 装入 复发 消毒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妇女卵巢囊肿的内服中药,由下例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铁树叶20‑40、生苡薏仁20‑40,水蛭5‑15,虻虫3‑10,土蟞虫5‑15,南星5‑15,白芥子5‑15,海藻10‑30,凌霄花10‑30,三棱10‑30,莪术10‑30,当归10‑30,炒白芍10‑30。上述中药原料清洗烘干,研成粉末,过目100‑120目筛,消毒后装入1号空心胶囊,按比例配比以5克药粉分装10粒为准。用法为早晚各服10粒,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连用3个疗程。本发明的优点是配伍合理,服用方便,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追访一年未见复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卵巢囊肿的内服中药。
背景技术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其中大部分为良性肿块,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肿,输卵管系膜囊肿,卵巢冠囊肿及炎性囊肿(如输卵管积液和良性黏液肿腺瘤,浆液性瘤等)。临床上治疗卵巢囊肿,现代医学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癓瘕范畴”,从整体观入手,重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理气通经。运用中医药全面调节内分泌,使人体气血通畅,组织器官,脏腑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充分发挥自身免疫细胞作用,使人体气血和调,病人恢复健康。目前不论是现代医学还是祖国传统医学都无保守治疗治愈的先例。经检索发现有用当归、白芍、三棱、莪术、海藻、南星等组成治疗卵巢囊肿药物,通过临床使用验证,其临床疗效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配伍完善,无毒副作用,疗效可靠的治疗卵巢囊肿的内服中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卵巢囊肿的内服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的药材,铁树叶20-40,生苡薏仁20-40,水蛭5-15,虻虫3-10,土蟞虫5-15,南星5-15,白芥子5-15,海藻10-30,凌霄花10-30,三棱10-30,莪术10-30,当归10-30,炒白芍10-30。
上述药材制法为:将药材清洗烘干研成细末,过100-120目筛,消毒后按上述配比以5克药粉装在1号空心胶丸10粒为准。用法为早晚各服5粒,一般连用3个疗程。
本发明的特点是内服中药可治愈卵巢囊肿,其优点是配伍合理,服用方便,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追访一年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取铁树叶30,生苡薏仁30,水蛭9,虻虫6,土蟞虫9,白芥子10,海藻20,凌霄花20,三棱20,莪术20,当归20,白芍20。
将上述药材清洗烘干研成粉末,过100-120目筛,消毒后以5克药粉分装1号空心胶丸10粒为准。早晚各服10粒,此配比药患者服后无任何反应,一个月为一疗程,服药3个疗程后考核临床疗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可见铁树叶、水蛭、虻虫、土鳖虫、白芥子、凌霄花在本配伍起着显著的作用,也是本发明的关键所在。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120例,年龄18-53岁,病程1-8年。
2、疗效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医癓瘕疗效标准为治疗依据。治愈:下腹囊肿结块消失,胀痛或异常出血等伴有诸症消失。好转:下腹囊肿结块缩小,胀痛或异常出血等伴有诸症减轻。未愈:下腹囊肿结块没有缩小,胀痛或异常出血等伴有诸症没有改善。
3、治疗方法:门诊收治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
治疗结果。
a治疗组取实施1配方,每日2次,每次10粒,1个月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治愈39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86.6%,无效1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泽潭,未经邓泽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7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