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联运动的多功能明目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6705.7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7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传文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H39/08;A61H23/02;A61H5/00;A61M37/00;A61H3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74550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联 运动 多功能 明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近视防治电子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联运动的多功能明目仪。不仅对近视眼有特殊疗效,而且对远视、弱视等眼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和预防近视眼保健作用。
背景技术
眼睛是人类灵魂的窗口,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人类用眼过度的现象已相当严重,导致很多人从小就开始近视,给人类活动与发展都带来了阻碍。现代社会中,连续看手机、电视剧或在网络上看电影的人们,以及长期对着电脑的上班族,由于长时间盯看显示屏而造成用眼过度,从而引发眼胀痛、眼红肿、眼干涩、眼睛疲劳以及视力下降。
传统的对于治疗眼睛以眼睛保健操为主,而眼睛保健操对眼部周围穴位及皮肤进行按摩的保健方式,其动作、力度难以规范,不易长期坚持,治疗近视眼效果较低,达不到防护视觉功能下降的目的,而且对于弱视和老花问题用眼睛保健操治疗还是无法解决的。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眼病的治疗仪较多,虽然对眼病进行了物理治疗,但其功能相对单一,使用不太方便,操作相对复杂,并且无法对眼部穴位进行有效的刺激,也无法自动选穴。且市场上治疗眼睛的仪器中一般都只能只能用于治疗眼睛的近视问题,而对于其他弱视、老花等问题还有没有一项综合的产品。
授权公告日 2015.03.04授权公告号 CN 204181877 U公开了一种新型热灸明目仪,包括热灸治疗仪和灸疗眼罩,灸疗眼罩内设有支架、支架中设有能量纤维发热片,能量纤维发热片内侧上设有温度探测头,支架与灸疗眼罩之间卡有无毒发泡胶条,灸疗眼罩两侧边的中间位置设有 U 型槽,支架两边的中间位置开有 U 型缺口,U 型槽和 U 型缺口相互对应,灸疗眼罩上开有圆孔,通过圆孔连接有数据连接线,圆孔与数据连接线之间通过橡胶圈固定锁紧,穿过数据连接线的支架处开有数据连接线 U 型缺口。该发明灸疗眼罩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安装更加方便,使得佩戴者更加舒适和安全,且可以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的近视、弱视、远视和散光问题,也可适用于办公族和爱美女性,使用的范围广,便于很好保护人的眼睛。但该热灸明目仪不具备穴位针炙、耳穴针灸和双眼合像的综合治疗作用,作用效果有限。
2013 年 03 月 15 日申请专利号为 201320118179.1 的“一种眼睛热灸治疗仪”。其结构主要是由稳压器电源插头、热灸治疗仪、灸疗眼罩、电源开关、灸疗控制键、音乐理疗控制按键和耳机连接一体,灸疗眼罩内部设有热敏电阻发热片和热敏传感器,热灸治疗仪内部设有温控芯片,通过由热敏传感器和温控芯片调节控制热敏电阻发热片,从而就进行热灸治疗。现有的灸疗眼罩是直接与眼睛部位是直接接触的,一方面当温度过高时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会使佩戴者感觉到不舒服,而且传统的灸疗眼罩内部的发热片之间结构不够紧凑,不利于安全使用和使得使用寿命也较短,提高了成本,灸疗眼罩与热灸治疗仪之间通过的数据连接线连接,数据连接线与灸疗眼罩之间很容易出现晃动和脱落现象,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而且现有的发热片的发热的温度不是很高,一方面可供人们的选择余地小,对于眼睛的治疗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功能更加完善的多功能明目仪,以满足人们缓解视疲劳的迫切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联运动的多功能明目仪。集中药中医经络理论和双眼合像的调节、三联运动功能,通过对眼周、耳部重要穴位的脉冲针灸、振动按摩,LCD绿色背景光源光标“E”字远近调节功能,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刺激视觉细胞和视神经发育,缓解或解除睫状肌痉挛,达到提高视力的效果,对青少年近视、远视、弱视者可以得到恢复或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该基于三联运动的多功能明目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传文,未经张传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67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