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D、GIS、SWMM数据协同传输和组织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6456.1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邓仕虎;颜文涛;王小勇;朱俊丰;冯琳耀;谭易双;向其权;程宇翔;邵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知行宏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d gis swmm 数据 协同 传输 组织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D、GIS、SWMM数据协同传输和组织管理方法,包括根据传输端和接收端的模型或系统选择相应的数据封装成数据包;接收端判断接收到的数据,若为非法数据则只记录日志并反馈传输端,若为合法数据则根据当前版本数据、历史版本数据以及合法数据进行比对,再进行版本合并;最终在接收端根据新数据进行空间绘制。从而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或模型中的传输和组织管理。本发明模式新、效率高,建立了CAD、GIS、SWMM软件之间的数据协同传输机制及组织管理,打通了从城市雨水管网、低影响开发设施从设计、绘图到设计方案的快速建模、分析、评估、出图等一整套数据处理及分析流程,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节约人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了一种CAD、GIS、SWMM数据协同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洪涝风险、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等突出问题,已严重威胁着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及相关方法,海绵城市是建立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开发模式,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进行发展开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处。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总规、专项规划、项目设计、方案评估等各个环节,以及规划、市政、政府等多个行业及部门,具有建设区域广、范围大、流程复杂、数据多、格式不统一等特点,需要打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技术壁垒。目前在设计领域大都采用CAD及第三方CAD插件来实现方案设计,其优势在于绘图便捷,效果直观,到了审核及评估方面,往往采用GIS技术和SWMM模型,SWMM为暴洪模型,为设计方案进行模拟,GIS可以基于模拟结果进行一系列分析及评估,并采用可视化方法进行结果展示,包括动态淹没分析、管网可视化评估等。数据格式不统一造成了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困难,现有的数据转换方法,实用性不强,很难兼顾CAD、GIS、SWMM之间的数据约束及相关要求,很多时候需要手工处理,导致数据误差过大,效率低下,通过本发明,可以快速实现CAD、GIS、SWMM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真正实现一种数据多向传输,更新自由方便的数据协同传输和组织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一种CAD、GIS、SWMM数据协同传输和组织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识别数据传输端与接收端的数据类型,所述数据类型包括CAD、GIS、SWMM,将传输端与接收端的数据类型信息传输给传输端数据封装单元;
S2、所述传输端数据封装单元根据所述传输端与接收端的数据类型将需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所述需传输数据包括系统数据和实例数据;所述系统数据包括系统时间版本、实例数据字段总数,所述系统数据为非空值;所述实例数据包括字段编码、字段名称,每一个字段编码与一个字段名称相对应;当所述传输端数据封装单元进行封装时,提取全部系统数据和一个或全部实例数据;
S3、所述传输端数据封装单元将所述数据包传输给传输端传输单元,所述传输端传输单元与接收端数据接收单元之间完成链路层的连接,从而建立传输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知行宏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重庆知行宏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6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伪电台的侦查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数据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