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驱动的防漏水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6383.6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1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武以闯;褚俊杰;贺红霞;黄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C02F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杨璐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驱动 漏水 间接 直接 蒸发 冷却 通风 空调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驱动的防漏水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如今,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干空气能等的利用。蒸发冷却空调主要利用干空气能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符合国家所推广的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这项技术在近年来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然而,现有的大多数间接-直接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机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均存在如下弊端:
(1)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溅出的现象,而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为:一般情况下,间接-直接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机组处理的风量比较大,因此,风机的功率也比较大,直接蒸发冷却器内的循环水箱都设置于填料的正下方,循环水箱中的水裸露在机组内,当机组突然启动或突然停止工作的瞬间,由于水的惯性,水会继续向前或向后流动,导致水从循环水箱壁面流出,从而造成机组漏水的现象;
(2)间接-直接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机组内采用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时,喷淋水在立式换热管内向下流动,二次空气在立式换热管内向上流动,两者在立式换热管内进行热湿交换,当需要提高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率时,往往需要增大二次风机的风量,但是,当二次风机风量增大时,会带动立式换热管中的喷淋水随着二次空气一起向上流动,这样会造成立式换热管的中部和下部出现无法润湿的情况,进而无法在立式换热管内形成均匀的水膜,最终影响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冷却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驱动的防漏水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机组,解决了现有间接-直接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机组存在的机组漏水及内部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太阳能驱动的防漏水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机组,包括有机组壳体,机组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太阳能驱动系统;机组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送风口;机组壳体内按空气进入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防溅水式直接蒸发冷却器及风机b;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上方对应的机组壳体顶壁上设置有二次空气进风口;太阳能驱动系统分别与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防溅水式直接蒸发冷却器及风机b连接。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本发明太阳能驱动的防漏水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机组,还包括有设置于二次空气进风口内的风机a,且太阳能驱动系统与风机a连接。
机组壳体内靠近进风口处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太阳能驱动系统,包括有太阳能板和光电转换设备,光电转换设备由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的逆变器、蓄电池及控制器构成,太阳能板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防溅水式直接蒸发冷却器、风机b及风机a连接。
太阳能板呈圆弧形,且弧形面向上,光电转换设备位于太阳能板的下方。
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立式换热管组,立式换热管组的上方设置有布水器a,立式换热管组的下方设置有循环水箱a,布水器a通过供水管与循环水箱a连接,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a,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循环水泵a连接;立式换热管组与循环水箱a之间形成风道,风道对应的机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二次空气排风口。
立式换热管组由多根立式换热管构成。
供水管与循环水箱a的连接处包裹有塑料网罩a。
防溅水式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填料和设置于填料后方的挡水板,且填料采用填料植物纤维;填料的上方设置有布水器b,填料和挡水板的下方设置有防溅水式储水单元,布水器b通过蓄水管与防溅水式储水单元连接,蓄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b,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循环水泵b连接。
防溅水式储水单元,包括有循环水箱b和海绵块,且海绵块位于填料与循环水箱b之间,循环水箱b的顶部设置有箱盖,且在箱盖上设置有多个入水口;循环水箱b与蓄水管连接,且在连接处包裹有塑料网罩b。
入水口的分布方式为:其中一个入水口位于箱盖的中央,其余入水口围绕中央的入水口呈均匀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6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