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车载语音识别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及降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5726.7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3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雍凯;张圣峰;王川宿;陈福全;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20 | 分类号: | G10L15/20;G10L21/0216;G10L21/0232;G10L21/0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朱成蓉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车载 语音 识别 麦克风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载语音识别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及降噪方法,包括主麦克风、副麦克风、语音净音模块和语音识别后续处理模块;所述主麦克风:录入乘车人员的声音和行车噪音;所述副麦克风:录入行车噪音;所述语音净音模块:处理所述主麦克风和所述副麦克风录入的语噪信号,并通过噪音模型库优化所述副麦克风录入的语噪信号获得噪音信号,经过处理的所述主麦克风语噪信号减去噪音信号得到语音信号,将语音信号与语音模型库匹配优化,得到纯净语音信号;所述语音识别后续处理模块:对发送来的语音信号识别并执行对应操作。本发明配备了噪音模型库和语音模型库,匹配优化语音信号,得到纯净语音,提升车内语音识别率,保证语音功能的完整执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载语音识别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及降噪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领域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车内电子产品的使用欲望愈发强烈。
语音识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也是刚刚渗入汽车领域的新功能,它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控制整车的部分功能,提升驾驶员的行车享受。
语音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语音的音质清晰处理,也就是语音的降噪技术。现有的降噪方法有如下几种:
中国专利CN201410076957.4 公开了一种语音降噪方法,采用单麦克风方案,计算前30帧的噪音功率谱估计值作为静音帧,计算说话时的平均功率谱作为语音帧,语音帧减去静音帧作为降噪后的语音谱,再通过处理得到降噪后的语音,这种方法由于采用说话前的噪音作为静音帧,没有用说话实时的背景噪音作为静音帧,处理降噪时不够准确,无法在语音识别这种高精准的功能中使用。
中国专利CN201410042189.0 公开了一种双路麦克风语音降噪处理方法及系统,采用双麦克风方案,对两路信号求和取平均作为含噪语音信号估计,求差平均作为噪声信号估计,含噪语音信号估计与噪音信号估计的功率谱相减得到纯净语音信号功率谱,最后通过处理得到纯净的语音信号,此种方法中的噪声信号是通过双路信号相减得出的,由于车辆的噪音不同于人声噪音,所以这种方法也无法在车内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应用于手机上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及方法,其主麦克风与副麦克风保持一定距离,这样保证主、副麦克风接受到的语音有幅度差,而接受的噪音是一样的,然后通过相减的方法去除噪音。这种方法虽然较好的去除噪音,但是不适用于车辆语音识别。一方面,车辆的主副麦克风都与驾驶者有一定距离,无法明显的区分噪音与人的声音,其次语音识别功能也为副驾驶和后座乘客提供,所以车辆语音识别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车载语音识别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及降噪方法,通过对音质的处理,保证语音录入的清晰,从而提升语音识别率,保证语音功能的正常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应用于车载语音识别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麦克风、副麦克风、语音净音模块和语音识别后续处理模块;
所述主麦克风:录入乘车人员的声音和行车噪音;
所述副麦克风:录入行车噪音;
所述语音净音模块:处理所述主麦克风和所述副麦克风录入的语噪信号,并通过噪音模型库优化所述副麦克风录入的语噪信号获得噪音信号,经过处理的所述主麦克风语噪信号减去噪音信号得到语音信号,将所述语音信号与语音模型库匹配优化,得到纯净语音信号;
所述语音识别后续处理模块:对发送来的纯净语音信号识别并执行对应操作。
进一步,所述语音净音模块包括:
信号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5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