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5249.4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马荣全;王浩;孙旻;徐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大型 基坑 支撑 体系 补偿 中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钢支撑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单元与一第二支撑单元,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二支撑单元沿同一轴线相互抵靠;中继装置包括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二支撑单元之间的中继千斤顶、以及安装于中继千斤顶外侧的传力组件,传力组件的第一端向第一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传力组件的第二端向第二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本发明的中继装置采用中继千斤顶和传力组件组成,传力组件的第一端为固定端,与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传力组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与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利用传力组件可以保证对中继千斤顶的轴向力的有效传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深基坑工程采用拼装式的型钢支撑体系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常规的轴力补偿装置一般安装在支撑结构的端部,无法解决大型基坑中支撑轴力分布不均,调整难度大的问题。而且超长的钢支撑结构存在随气温变化而伸缩以及轴力在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影响钢支撑效率的发挥甚至危及支撑体系的安全,因此需要在钢支撑体系中设置组合轴力补偿装置及相应的调节方法,适应大型深基坑支护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大型基坑中支撑轴力分布不均,调整难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钢支撑体系包括支撑于基坑内的钢支撑,所述钢支撑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单元与一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沿同一轴线相互抵靠;
所述中继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间的中继千斤顶、以及安装于所述中继千斤顶外侧的传力组件,所述传力组件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所述传力组件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轴线保持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轴线保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一端的第一端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端部的第二端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的第一过渡板;
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二端通过一第二轴线保持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轴线保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二端的第三端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端部的第四端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之间的第二过渡板。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中继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二端为液压推抵端。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中继装置采用中继千斤顶和传力组件组成,传力组件的第一端为固定端,与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传力组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与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利用传力组件可以保证对中继千斤顶的轴向力的有效传递;
2、传力组件一端固定,一端滑动,构成类似于简支梁的传力构造,允许中继千斤顶轴向自由运动,并起到分担钢支撑连接节点处的弯矩及剪力的作用,对中继千斤顶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的局部立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5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