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窥镜的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0695.6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2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奥立弗·瑞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克沙斯伍夫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A61B1/04;A61B1/05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郭雪茹 |
地址: | 德国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窥镜 光学系统 | ||
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光学系统,具有:物镜(4),用于将对象(6)成像作为远端中间图像平面(7)中的远端中间图像;和反转系统(8),所述反转系统设置在物镜(4)后面,并包括用于将远端中间图像作为近端中间图像投影到近端中间图像平面(9)中的至少一个反转台(17,18,19),其中所述反转系统(8)将与来自可见光谱的预定波长和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预定波长有关的第一纵向色像差印记在近端中间图像上,其中物镜(4)将与来自可见光谱的预定波长和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预定波长有关的第二纵向色像差印记在远端中间图像上,以及其中第二纵向色像差具有与第一纵向色像差相关的相反的符号,以减小在近端中间图像中由反转系统(8)引起的纵向色像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光学系统,其中光学系统包括用于将对象进行成像作为远端中间图像平面中的远端中间图像的物镜和设置在物镜后面的反转系统,所述反转系统包括用于将远端中间图像作为近端中间图像投影到近端中间图像平面中的至少一个反转台。
背景技术
通常,这种光学系统被设计成用于从可见光波长范围进行辐射以便能够对这些波长实现尽可能良好的图像。
然而,还期望的是能够通过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辐射进行成像,这是因为这可在内窥镜诊断和内窥镜外科技术中带来额外的益处。因此,例如,患病结构或血液循环障碍可以通过荧光诊断被更好地识别和治疗。为此,医疗产品(例如,ICG=吲哚花氰绿)被引入到要被检查的组织或血管系统中,其中当所述医疗产片被预定波长(例如,805nm)的辐射激发时,所述医疗产品在从830-840nm的范围的波长下以最大强度发射荧光信号。因此,例如,可以按时间顺序执行用来自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进行成像或图像拍摄和用来自红外线范围的辐射进行成像或图像拍摄,所述成像或图像拍摄然后为用户单独或以叠加的方式表示在显示器单元上。因此,例如,萤光信号或相应图像拍摄中的相应图像可以被来自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标记。例如,通常将荧光区域染成绿色。
因为通常光学系统被设计成用于来自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因此来自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相对于来自红外线范围的光具有大的纵向色像差,这导致该光学系统不能通过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光进行尖锐成像。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这种光的聚焦位置与来自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的聚焦位置间隔开一远距离,以使得位于来自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的聚焦位置不能进行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光的尖锐成像。
然而,目前为了能够执行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光的期望的尖锐成像,可以手动或自动前后聚焦。此外,公知的是在内窥镜外提供光学组合,这可校正纵向色像差。还可以使用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在不同位置通过来自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进行成像和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光进行成像。所有这些变形例成本都很高。
此外,可以设计光学系统的反转系统以使得纵向色像差被校正。然而,这导致由许多不同光学透镜和材料组成的非常复杂的反转系统,这导致在材料边界表面之间的大的折射指数阶跃(steps)。这种反转系统成本非常高并且还往往具有公差。
发明内容
这里,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是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光学系统,通过所述光学系统,上述困难尽可能完全被克服。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光学系统来实现,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包括物镜和反转系统,所述物镜用于将对象成像作为远端中间图像平面中的远端中间图像,所述反转系统设置在物镜后面并包括用于将远端中间图像作为近端中间图像投影到近端中间图像平面的至少一个反转台,其中反转系统将基于来自可见光谱的预定波长和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预定波长的第一纵向色像差印记在近端中间图像上,其中物镜将基于来自可见光谱的预定波长和来自近红外线范围的预定波长的第二纵向色像差印记在远端中间图像上,并且其中第二纵向色像差具有相对于第一纵向色像差相反的符号以减小在近端中间图像中由反转系统引起的纵向色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克沙斯伍夫公司,未经汉克沙斯伍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0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