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构件的多语言协同开发装置、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3883.6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3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权;苏炜;赵昌平;胡夏林;蔡宇铮;孙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F9/451;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9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1003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构件 语言 协同 开发 装置 方法 系统 | ||
一种面向构件的多语言协同开发装置、方法与系统,通过将多种引擎集中在MVC软件体系架构下构建,通过业务逻辑引擎、数据库引擎、表单引擎等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构建,数据库表、访问体系的建立以及界面UI的可视化组成;开发过程基于数据层、业务层、界面层流程,并且通过客户端服务器的架构能够实现多人在线协同编程。在面向构件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软件细粒度复用,实现可进行业务定制系统开发的产品,大大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提供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工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构件的多语言协同开发的装置、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2013年6月一则“棱镜门”引发了信息安全危机,工信部内部调研棱镜门或将加速信息系统的国产化,信息系统国产化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而信息系统国产化的现状并不乐观:中国企业IT市场年均增长率将达8%,这远高于国际水平,中国信息化水平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全球中间偏低水平,以国际电信联盟的信息化发展指数(IDIITU)进行国际比较的话,中国在157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79位。中国IT行业真实情况也不容忽视:从整个IT产业链来看,中国IT产业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态,即上游的硬件和下游的应用软件相对较强,而中间的基础软件相对更弱。面对着上千亿的信息化市场,IT跨国巨头让出来的蛋糕,国内IT企业能赢得的份额很少,据调查,只有37%软件开发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完成,42%在预算内完成。
对于软件开发项目基本可以有如下几个控制点,关键控制点一:项目的时间控制;关键控制点二:项目的成本控制;关键控制点三:项目的质量控制;关键控制点四:项目的风险控制。目前软件开发类型的产品都是过分追求平台的独特开发模式,要所有人向平台的使用习惯靠拢,这和研发人员的思维大相径庭,且多数开发平台无法支持多语言。而由于大部分研发人员都有自己熟悉的开发环境、开发方法和语法,只有真正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下,才能达到真正的节约成本。
此外,现有的软件开发包括纯软件性质的应用软件开发和软硬件结合性质的例如嵌入软件开发,其中,嵌入软件开发时开发环境中需要配置有芯片的仿真环境。而传统纯软件性质的应用软件开发都是开发人员单独进行开发,开发完成后再统一整合,这种单独开发再整合的模式较为繁琐并且容易存在版本管理不易操作的问题,且也不利于监督。
在这种背景下,借助于信息系统国产化的发展趋势,需要提出一种能够使中小软件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减少人力,时间投入少,降低项目风险的开发工具。
发明内容
为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构件的多语言协同开发装置、方法与开发系统,该开发方法充分发挥面向构件编程的优势,可发挥各种不同开发语言的特点并适应于多种应用场景中。该开发平台面向现代软件工程师,并且适用于普通的研发人员。因此就这个出发点,本发明平台不但可以支持多种编程语言,而且可以支持云端可视化编码,甚至是纯编码模式下进行开发,以达到最接近不改变开发人员习惯地使用,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开发模式。
本发明所公开的开发装置与开发方法利用面向构件思维,并实现多语言协同开发。以面向构件编程为核心,实现可进行业务定制系统开发的产品,集业务引擎、表单引擎、数据库引擎等多个引擎于的一体功能齐全开发工具软件平台,利用web端的变量通讯原理,支持java、javascript、python等开发语言,主要面向开发人员,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面向构件编程的优势,集多种引擎于一体,既能满足复杂业务系统研发的需求,又能和研发人员思维相同的,支持多语言的协同开发平台,更好的地发挥各种不同开发语言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更合理的利用已有资源,以达到更高的开发效率,减少开发周期,提高重用性。
本发明所公开的开发系统实施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中,通过建立虚拟环境的形式来构建协同开发系统,能够实现多人协同开发程序,并且增强开发环境的适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未经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38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