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统聚落街巷水溪景观改造用机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2780.8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冀凤全;潘明;王鸽;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2F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孙小华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统 聚落 街巷 景观 改造 机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统聚落街巷水溪景观改造用机构装置。本发明中:推进仓上开设开口朝上的开口槽结构,推进仓的上侧连接固定支架结构,推进仓的一侧面上装设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端侧连接伸缩连杆结构,推进仓的下侧连接第一支撑板结构;第一支撑板超出推进仓的部分板块的上侧装设推进装置,推进装置靠推进仓的一侧装设第一固定连板;第一转杆的一端装设第一转头,第一转杆的另一端的端侧面内开设第一固定槽结构。本发明利用分段式转杆结构,对青石路面下侧的土层进行打通操作,并利用分段式的引水连管结构,将两侧的水溪景观进行相通操作,而且不会破坏原有巷内的青石路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统建筑设施改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统聚落街巷水溪景观改造用机构装置。
背景技术
徽州传统聚落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群落,有着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徽州传统聚落内的景观特征中,水系空间景观是构成聚落内的景观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聚落内的水系空间景观主要由传统建筑群落内的庭院水系,街巷水系,以及建筑群落外的自然水系构成。
在传统聚落内的街巷水系中,街巷两侧的水溪是较为常见的水系,由于街巷路面多为古青石铺设路面,路面两侧的水溪的水流大小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侧水溪水多,一侧水溪干涸的现象,这样无法使得街巷内的水溪拥有较好的风貌景观,如何将青石路面两侧的水系保持较好的景观风貌,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统聚落街巷水溪景观改造用机构装置,从而在不破坏传统聚落的街巷青石路面的前提下,将青石路面两侧的水系进行有效的连通操作,来使得传统聚落街巷内的水系保持较好的景观风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传统聚落街巷水溪景观改造用机构装置,包括推进仓、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引水连管:
推进仓上开设开口朝上的开口槽结构,推进仓的上侧连接固定支架结构,推进仓的一侧面上装设伸缩装置;
伸缩装置的端侧连接伸缩连杆结构,推进仓的下侧连接第一支撑板结构;
第一支撑板超出推进仓的部分板块的上侧装设推进装置,推进装置靠推进仓的一侧装设第一固定连板;
伸缩装置的伸缩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推进装置的边侧;
第一转杆的一端装设第一转头,第一转杆的另一端的端侧面内开设第一固定槽结构;
第二转杆的一端装设第二固定连板,第二转杆的另一端的端侧面内开设第一固定槽结构;
引水连管的一端为第一段管结构,引水连管的另一端为第二段管结构。
其中,伸缩连杆与伸缩装置端侧面板的连接处为密封结构。
其中,第一支撑板与推进仓的底部面板相平行,第一支撑板的长度为推进仓的1.5-2倍,固定支架与推进仓的上侧面板相垂直。
其中,第一固定连板与第二固定连板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一固定槽的槽体结构尺寸与第一固定连板的板块结构尺寸紧配合。
其中,第一段管的外径尺寸与第二段管的内径尺寸相配合,第一段管上的中间位置处开设第一螺纹孔结构,第二段管上的中间位置处开设第二螺纹孔结构,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的孔径尺寸相同。
其中,第一转头的环面上开设一对转头螺纹孔结构,第一转头的杆径尺寸与引水连管的第一段管的内径尺寸紧配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分段式转杆结构,对青石路面下侧的土层进行打通操作,并利用分段式的引水连管结构,将两侧的水溪景观进行相通操作,而且不会破坏原有巷内的青石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27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候选页面集合的生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