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冷凝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20028.X | 申请日: | 2017-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4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雅楠;梁惊涛;蔡京辉;卫铃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8D15/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冷凝器 | ||
本发明提供的微通道冷凝器,每根微通道冷凝管路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平行设置的第一集管及第二集管,每列平板热管设置于微通道冷凝管路之间,每列平板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连通板上,进气管和出液管均与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中的一个相连通;分别与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相连通,第一充装管固定设置于第一连通板上,上述微通道冷凝器的结构可以通过一次焊接完成,制备过程简单;此外,用平板热管取代传统的铜、铝翅片结构,同时,由于平板热管之间通过第一连通板、第二连通板相互连通,能够通过充装管对所有平板热管一次性完成工质充注,在散热过程中,平板热管能够根据局部散热量大小进行气液工质自动调节和平衡,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冷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冷凝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一般为盘管式冷凝器,盘管外部套上若干铝片或铜片形成翅片,利用强制风冷将热量带走。还有一种冷凝器是由许多平行流铝管制成的,相邻的平行流铝管之间布置波浪形翅片,构成微通道冷凝器。在热量传递过程中,气态工质在冷凝管路内凝结放热,热量经过冷凝管壁向外部的翅片传递,通过翅片与空气的对流换热将热量向外界排散。
冷凝管路内的凝结换热系数、翅片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对冷凝器总体换热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通常散热翅片很薄,受肋效率限制,翅片高度不能太大,现有翅片的基部与末端存在较大的温差,若想提高散热能力,只能增加翅片数量和冷凝管路长度,使冷凝器在平面方向上不断增大面积才能满足散热要求。为了提高冷凝器的散热能力,不仅要想办法增大凝结换热系数和换热面积,尤其要增大翅片散热面积和提高翅片的肋效率。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相变传热设备,具有优异的均温性能,被称为热量的超导体。利用热管对冷凝器进行扩展散热,将会使冷凝器的散热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申请人在申请号为201710020541.4、名称为《微通道冷凝器》的发明专利中,提供了一种利用平板热管进行扩展散热的微通道冷凝器装置,用微通道结构作为冷凝管路,将若干平板热管与微通道冷凝管路外表面粘接或焊接固定为一体,通过平板热管取代翅片结构,增大冷凝器的散热面积,提高肋效率。该微通道冷凝器虽然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但是每个平板热管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单独充注,然后将平板热管与微通道管路进行装配和固定,整个生产工艺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且装配简单的微通道冷凝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微通道冷凝器,包括:多列平板热管、多根微通道冷凝管路、第一集管、第二集管、第一连通板、进气管、出液管及第一充装管,其中:
所述第一集管及第二集管平行设置,且每根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集管及第二集管,每列所述平板热管设置于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之间,且每列所述平板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通板上,所述进气管和出液管均与所述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中的一个相连通;或者,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液管分别与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充装管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板上。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板热管包括金属质平板及开设于所述金属质平板内部的至少一个毛细结构。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毛细结构为微槽或毛细芯,所述毛细结构的长度与所述平板热管的长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毛细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圆形或带凸起的异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每根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的形状为扁平的长条状,且每根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的内部设有多个冷凝微通道。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微通道冷凝管路等间距并列排列,其间距等于每列平板热管的厚度。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两根微通道冷凝管路之间设置的每列平板热管包括至少两片平板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00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毒把手
- 下一篇:用于汽车内部衬板件的表层及汽车内部衬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