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9555.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6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宇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H01R13/52;H01R13/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环保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时代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有所提高,在工业制品的生产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诺无适当除尘措施,将污染和恶化车间的环境和空气,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现有中对于工业除尘一般都是采用除尘设备,然而由于除尘设备在除尘操作过程中移动性较强,而现有除尘设备的供电线设置相对较短,难以满足移动时的供电所需,遇到类似现象一般都是采用一个或多个接线板加长连接以达到为除尘设备插接供电的目的,然而多个接线板连接后,其供电线具有一定长度在收放时极为不便,且供电过程中随意将供电线扔在地上,这样供电线就容易受到各种意外的损伤,如人员踩踏、硬物划伤等,导致供电线外部的绝缘皮破损,造成供电线使用寿命缩短,发现不及时易诱发触电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除尘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环保除尘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部中端处设有滑接槽,所述滑接槽左侧上方的所述基体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滑接槽右侧下方的所述基体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底部的所述基体内设有收纳腔,所述第一空腔右侧上方设有传接腔,所述滑接槽内设有第一螺状杆,所述第一螺状杆右侧端与第一电转机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向上伸长的滑杆和设置在所述滑杆右侧的滑接块,所述滑杆向上伸长段穿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内部运转配合连接有内花键轴,所述内花键轴右侧端固定设有第一齿接轮,所述内花键轴内配合连接有外花键轴,所述第一齿接轮右侧上方齿接有第二齿接轮,所述第二齿接轮顶部固定设有穿透所述基体内壁并穿入所述传接腔内的转管,所述转管顶部末尾设有第三齿接轮,所述第三齿接轮上方的所述传接腔内设有向左右两侧伸长的转接轴,所述转接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三齿接轮右侧上方齿接的第四齿接轮,所述滑接块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二电转机,所述第二电转机底部设有穿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连接的第五齿接轮,所述收纳腔内设有绕接柱,所述绕接柱顶部穿透所述基体内壁并穿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末尾固定设有第六齿接轮,所述收纳腔内的所述绕接柱上固定设有绕接盘,所述绕接盘上绕接有缆线,所述收纳腔左侧的所述基体内设有安接槽,所述安接槽左侧外部通过铰链可动配合连接有门体,所述门体上设有锁具。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传接腔左侧的所述基体内设有滑接腔,所述滑接腔顶部设有导接槽,所述导接槽内设有第二螺状杆,所述第二螺状杆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导接块,所述滑接腔内设有滑接配合连接的防雨棚,所述导接块底部与所述防雨棚右侧顶部边侧处固定连接,所述转接轴左侧伸长段穿透所述基体内壁并穿入所述导接槽内且与所述第二螺状杆右侧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的所述基体内设有操控槽,所述操控槽内设有转接柄,所述转接柄右侧端穿透所述基体内壁且运转配合连接,所述转接柄右侧末尾穿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外花键轴固定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收纳腔左侧的所述基体内设有安接槽,所述安接槽与所述收纳腔之间的所述基体壁体上设有穿孔,所述安接槽内设有右侧端穿透所述穿孔并穿入所述收纳腔内的输电块,所述输电块外表面中端处固定设有凸出块,所述输电块右侧末尾与所述缆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滑接槽内设第一螺状杆,第一螺状杆右侧端与第一电转机连接,第一螺状杆上螺状纹配合连接向上伸长的滑杆和设置在滑杆右侧的滑接块,从而实现手动控制防雨棚自动伸缩和自动控制缆线收线工作。
2.通过滑杆向上伸长段穿入第一空腔内且内部运转配合连接内花键轴,内花键轴右侧端固定设第一齿接轮,内花键轴内配合连接外花键轴,第一齿接轮右侧上方齿接第二齿接轮,第二齿接轮顶部固定设穿透基体内壁并穿入传接腔内的转管,转管顶部末尾设第三齿接轮,第三齿接轮上方的传接腔内设向左右两侧伸长的转接轴,转接轴上固定设与第三齿接轮右侧上方齿接的第四齿接轮,从而实现通过转接柄控制防雨棚的伸出和穿入的传动工作,减少市电浪费。
3.通过滑接块底部端面内设第二电转机,第二电转机底部设穿入第二空腔内且连接的第五齿接轮,收纳腔内设绕接柱,绕接柱顶部穿透基体内壁并穿入第二空腔内且末尾固定设第六齿接轮,收纳腔内的绕接柱上固定设绕接盘,绕接盘上绕接缆线,从而实现通过第二电转机自动控制缆线收线的传动工作,提高收线效率以及稳定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满足不同距离供电连接需求且能自动控制收线及手动控制挡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宇,未经张文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9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